百年潮涌·红韵下城 | 打得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
红色印记  发布时间:2021-02-05 22:30   

打得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

访谈人/焦龙清

“我这个年龄,战友们几乎都已不在了。”采访的开始,焦龙清说出这句话,情绪有些悲伤。战争远去,老兵已老,但老兵的精神不灭。几分钟的沉重气氛后,焦龙清讲述了他当年的战斗故事。

从儿童团长到军队医务战士

焦龙清七岁上私塾,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到十五岁才小学毕业。1940年,其家乡被新四军解放,成立了人民政府,建立了民兵队、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焦龙清担任村里儿童团的团长,主要工作就是宣传抗日、教妇女识字、唱抗日歌曲、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给新四军带路等等。当时他们教唱的许多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跟着共产党走》、《新四军好》等,起到了号召、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更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红色曲目。

当时敌人对民兵队、妇女会、儿童团非常痛恨,猖狂地说:“抓到民兵队杀个够、抓到妇女会填壕沟、抓到儿童团剁肉圆。”每到秋收季节,为了防止敌人下乡抢粮,各村成立了联防队,村村联防,用敲锣和摇白旗作为联防的信号,传递信息。只要日伪军从据点出动,村民用联防的办法传敌情,大家很快就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及时把粮食藏起来,做好战斗准备。儿童团员年纪小,灵活得像猴儿,爬树放哨,传递消息。他们经过大人指导,对周围村庄都非常熟悉,专长给新四军当向导,带路过封锁线,不怕累,跑得快,受到了新四军部队首长的表扬。

↑青年焦龙清(图片本人提供)

十六岁那年,焦龙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经人介绍,有幸到新四军三分区卫校学习。那时根本没有专门的卫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教材和桌椅,大家都是在书上圈画或者直接由老师讲学生记在白纸上。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一名学员学习的劲头却很足。那个时候,焦龙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情感和“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也是在那时,焦龙清立志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医务工作者。经过10个多月的刻苦努力,他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顺利为一名伤员做了手术,正式加入了部队的医疗队。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大举向苏中解放区进攻。上级命令医疗所的伤员全部送到后方医院,腾空床位,准备接收打仗的新伤员,焦龙清奉命参与此次护送任务。由于医护人员的匮乏,每只护送的船只仅配备一名医务人员,伤员的吃、喝、拉、撒、治疗都是一人包干。经过三天两夜的航行,大家同心协力安全到达苏北射阳后方医院,圆满地完成了护送伤员任务。

此后,焦龙清随部队从鲁西南进军河南参加中南战役,沿着京汉铁路南下,攻打骡河车站,解放许昌城,一直打到确山……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焦龙清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士兵中的一员,走到鸭绿江的铁桥上时,24岁焦龙清的胸膛里澎湃着激动、愤怒的热血。他下定决心:走上朝鲜战场,定要消灭美帝,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为祖国争光!作为一名意志坚定的志愿军战士,焦龙清在思想上做好了时刻牺牲的准备。他和战友相互约定,若在朝鲜战死,就拜托对方将提前备好的遗书遗物寄回给家中的父母,以此来填补对家人的亏欠。

↑抗战老兵焦龙清(图片本人提供)

在朝鲜战场上,焦龙清参与了对敌宣传工作,配合前线战友,共同战斗。每日天黑后,开始对敌放广播。广播喇叭架在坑道外的山头上,为了检验广播声音是否能够被敌人清楚听到,部队派侦察员到敌军阵地上“试听”。敌人对我军广播既恨又怕,经常用高音喇叭干扰或打炮压制, 但我军广播员毫无畏惧,坚持广播不中断,让正义之声在敌军阵地上空回旋,使美军士兵认清侵略战争本质和罪行。另外宣传队还播放很多揭露美帝军政要员的内容,摘抄一些美军士兵家人的书信,播放美国的民歌唤起美军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催生美军士兵产生厌战反战情绪,从而达到动摇敌人军心、瓦解敌军斗志、削弱美军战斗力的效果。对敌“宣传战”,攻心和武打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轮番交替使用,威力无穷,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焦龙清和战友们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焦龙清还发挥医疗兵的专业优势,带领防疫队员到朝鲜石砚山前线坑道部队蹲点调查坑道卫生防疫等工作。在坑道蹲点日子里,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身经历了坑道部队生活的艰难困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发生了焦龙清此生难忘的一幕:一位发烧的战友喝完了自己份额的水,还想要水喝时,战士们纷纷自愿把有限的水让给他。“当时,水最宝贵,是命根子!但为了救人,即使在危难关头,大家也要把自己的活命水给病人喝。”说到这里,焦龙清声音有些哽咽。他沉浸在当时的场景里, 回忆裹挟着他又一次亲历那个困难的年代。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燃烧的火苗,志愿军战士也愈发的坚强,斗志高昂,紧紧拧成一股绳,最终迎来了停战协定的签署,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

“转战”关心下一代工作

焦龙清说,能活着回到祖国,回到家乡,他是幸运的。那么多战友,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长眠在了朝鲜土地上。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争,也让焦龙清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战争动乱年代英勇参军保卫国家,平安年代无私奉献建设国家。从部队转业到下城后,焦龙清参与了筹建下城区商业局以及文教局的有关工作。不论是在哪个岗位工作,他始终不改军人本色, 抓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关心爱护。当时下城区虽有一所省重点实验小学——安吉路小学,但其他学校零散且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区文教局主要领导的焦龙清决定建立西、中、东片三个片区中心小学,以满足群众对读好书的需求。同时,他注重为教师恢复名誉、开表彰大会奖励先进教师,以促使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建设。此外,焦龙清创造条件筹建两栋宿舍,落实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焦龙清近照(图片本人提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焦龙清离休。离岗不离志,因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充满感情,他又被区委聘请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此后,他为下城青少年的成长和思想教育付出了大量心血, 抓好青少年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方开展帮困助学献爱心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科学强祖国”夏令营活动等等。焦龙清时常教导青少年要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做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谈到这些,90多岁的焦龙清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焦龙清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其身上闪闪发亮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千千万万我们不曾知晓姓名的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亦是如此。我们要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焦龙清

男,汉族,1928年4月出生,江苏泰兴人,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2月离休。1945年2月加入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长期在下城工作,离休前主要担任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来源:下城先锋  作者: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委老干部局  编辑:吴阳杰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