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刘庄,《中美联合公报》的诞生地
红色印记  发布时间:2021-04-09 16:39   

滚滚历史洪流中,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一片红色热土,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红色足迹。为了弘扬革命精神,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让我们一起解读红色密码,倾听时间留下的故事。

今天推出“解读红色密码”系列专题第一期,一起“听”历史。

刘庄

西子湖畔,丁家山南麓,有这样一处神秘所在。这里占尽了西湖绝美的风光,既可以眺望整个西湖,又藏匿于熙攘的人群中,这便是刘庄。

建造于1905年的刘庄,原为大学士刘学洵的庄园——水竹居。园内绿波竹影,回廊曲折,临湖依山,幽雅清新,加上丰富的人文景点而冠居“西湖第一名园”。

历史沿革

1953年,别墅由刘学询的八姨太上交给国家,遂被定为浙江省第一招待所。1954年,经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建筑大师戴念慈先生的重新设计和改建,形成了如今的庭院布局。改建后的刘庄更名为“西湖国宾馆”,用以接待国内外政要。

不少老杭州都知道这里曾发生过很多事关国家的大事,却很少有机会走进刘庄,亲临这些事件的发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刘庄的神秘面纱,探秘它的红色印迹吧!

作为杭州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刘庄曾迎来过包括尼克松、布什、曼德拉在内的四十多位外国元首和政要,见证了许多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时刻。如49年前的1972年2月26日,一则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的《中美联合公报》就诞生在这里。

《中美联合公报》在刘庄草签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对华实施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紧张状态。直至1972年2月21日至28日,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历史性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来访的在任美国总统,也是有史以来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尚未确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1972年2月26日,在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乔冠华副部长的陪同下,尼克松总统、国务卿基辛格等一行飞抵杭州,下榻于刘庄1号楼。而之后的《中美联合公报》就商定于1号楼的八角亭内。

当时中美会晤最大的焦点就是台湾问题。中方态度非常明确:既不能提“一中一台”,更不能提“两个中国”。为此,双方唇枪舌战,几次陷入僵局。最后在中方的据理力争下,终使美方做出了“一个中国”的承诺,并将此写入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7日,《中美联合公报》在刘庄1号楼八角亭内顺利草签,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报》。《公报》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为之后的中美建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水泱泱,飞鸟瑟瑟,曾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过不二角色的刘庄,不但成为开启中美关系新局的“密钥”,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美丽注脚,更为西湖平添了一份历经岁月后的从容与厚重。

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  作者:  编辑:吴阳杰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