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灵源村
年代: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功能:四无粮仓陈列馆
仓前粮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灵源村。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保粮技术的落后,在粮食保管过程中造成了粮食的巨大浪费。1952年,国家粮食部提出了“防重于治”的保粮方针。当时的仓前粮库的粮食保管员们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通过抓好入库粮食质量、加强粮情检查、大搞清洁卫生、开展物理防治等一系列措施,与195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虫粮仓目标。1954年,又率先实现了“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目标,这对于当时还是木板仓的粮仓而言,实属不易。因此,仓前粮管所被评为“全国仓储工作先进单位”,先后18次受到中央、省、市嘉奖。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连苏联专家也到仓前考察。中央粮食部给予了经验总结并持续推广这一做法。2014年,国家粮食局将“四无粮仓”精神总结提升为全国粮食行业精神。
仓前粮仓现存四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两栋老仓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为三间二进的木结构房屋,前后各有两个天井,大门直对余杭塘河,河边原有一个泊船码头,供运粮船只停靠。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两间木板地垄仓,两仓容量共计150吨。1957年,在第二栋木板地垄仓后仿苏联模式新建一栋砖木结构的苏式粮仓,仓容量1600吨,为余杭县第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1963年,在第一栋木板地垄仓东面,将一栋砖木结构民房改建为房式粮仓,仓容量370吨。2006年,粮仓停储。2008年余杭区粮食局对粮仓进行修缮。2009年,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建成开放,是全国首家粮食仓储博物馆,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馆名。
2013年3月5日,仓前粮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