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
红色印记  发布时间:2021-05-14 17:0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凤起路238号

年代:清末至民国

保护级别: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功能: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凤起路238号杭州高级中学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以省城贡院旧址改建成“浙江省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两级师范分为优级和初级两级,学堂第一任监督喻长霖,其后分别由王廷扬、沈钧儒、夏震武、袁家谷、孙智敏、徐定超等继任,以经亨颐任教务长。鲁迅、许寿裳、马叙伦等著名作家、学者都曾在此任教。

1909年冬,理学家夏震武接替沈钧儒来校任职,想恢复陈腐的封建旧文化、旧礼教和封建奴化教育秩序。许寿裳、鲁迅等进步教师因此掀起了反对封建教育传统的斗争,提出辞职,并搬到杭州酱园弄湖州会馆去住。斗争持续了近三个星期,最终以夏震武被免职而告结束。由于夏震武的思想顽固不化,人称“夏木瓜”,故这场斗争被称为“木瓜之役”。该事件轰动全省,可谓新文化运动之先声。

1913年两级师范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亨颐为首任校长,在其任内,大力改革教学工作。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对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学内容与方法及管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聘请了新派教师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与原已在校的教师夏丏尊等四人为语文主任教员,大力提倡新文化,推行教育革新计划。改革使“一师”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经亨颐被称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与夏丏尊四人,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大金刚”。

该校学生创办的《浙江新潮》也成了宣传新思想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浙江新潮》第二期上发表了“一师”学生施存统的《非孝》一文,主张在家庭中用平等的爱代替不平等的孝道。一石激起千重浪,《浙江新潮》引起轩然大波。北洋政府强行禁封了《浙江新潮》,浙江省教育厅又于1920年2月9日免去了经亨颐的校长职务。为此,“一师”学生在宣中华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挽经运动”,时间持续两个月之久,这就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著名的“一师风潮”。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4月17日,全校复课,“一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

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原占地总面积136亩,现校园占地面积约63580平方米,比原先减少三分之一。原纵轴线有建筑七进,现存一、三、四、五进建筑,均为砖混结构。一进建筑高二层,一字形平面,占地面积837.90平方米,歇山式屋顶;三、四进建筑占地面积均为982.80平方米,建筑形制除屋面采用四坡顶以外,与第一进基本相同;五进建筑分为东、中、西三幢建筑,东、西两幢建筑占地面积均为246.75平方米,高二层,四坡顶。中间建筑高一层,歇山式屋顶,占地面积为326.40平方米。在一进建筑东北面为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馆;东面则为碑亭,里面陈列着“一师”旧校名等碑刻。旧址建筑一直延续其教学的功能,同时在一进建筑还设有鲁迅纪念室,展示鲁迅在学校的相关史迹。

“一师风潮”是1920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为突出的事件之一,也是五四运动以后浙江思想界新旧思想交锋的重要回合。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对于研究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63年3月11日,浙江省第一师范旧址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列入第二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13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作者:  编辑:吴阳杰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