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王俏雯
红色印记  发布时间:2021-05-27 10:41   

位于西湖丁家山的刘庄,有着“西湖第一名园”之称。它由广州人刘学洵于1905年建成,现在是西湖国宾馆。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曾多次来到杭州,大部分时候都下榻在刘庄。现在,丁家山上还留存着一处省级文保单位“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该建筑面阔五间,通面宽 17.27 米,通进深 13.7 米,整体呈工字型。这里是清康熙时的“蕉石山房”旧址,1917年被康有为购得后重新营造,属康庄所有,之后又归并刘庄。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少曲折。为此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倡议,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进行读书活动。在丁家山的这一次集中读书,时间是从1959年12月10日起到1960年2月9日结束,历时两个月。主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即社会主义部分。这样的读书活动此后再也没有过,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在丁家山,毛泽东选定了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与他一起读书。陈伯达当时是毛泽东身边的大秘书,同时也担任党内高级领导职务,负责全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胡绳也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高级干部,是红旗杂志社的领导。邓力群当时也是红旗杂志社的领导之一。田家英则是毛泽东十分信任的秘书,同时兼任中央办公厅领导工作。

这次集体读书的形式也很特殊——由毛主席指定读书的内容,上午每个人自己读书,下午再集中到一起读。集中读书时,安排一个人朗读,然后共同讨论。在杭州前后二十五天,除去三个星期日和1960年元旦,实际读书的时间是二十一天。一般从每天下午四点左右起,读到九点左右吃晚饭;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六十六岁生日,集体读书也没有中断。30日是个雨天,毛主席依然拄着手杖登上丁家山读书,直到晚上十点,读了二十页,是读得最多的一天。

在读书过程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看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观点和理论问题。毛泽东在这次集体读书时的谈话,后来由邓力群整理成《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得以保留下来。

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西湖边的这间小小平房,见证了一代伟人一生中几乎从未停止的读书生活;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深入探索,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发向上,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来源:  作者:  编辑:吴阳杰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