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妍)
杭州日报
文化之光,闪耀之江。8月31日,省委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总体目标,文化建设迎来新的春天。
萧山是省市发展的排头兵,也是蕴量丰富、亟待开采的文化“金矿”,更要当好打造文化高地的排头兵。9月3日,萧山召开全区文化大会,这是省文化大会后全省市县层面召开的首个文化大会。萧山提出,打造新时代精神富有标杆区、文化先行示范区,让文化成为推动萧山赶超跨越的关键变量、衡量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
A潮文化 超级文化大IP
文化,是时间沉淀出来的,打造一个文化IP,要做时间的朋友。萧山文化大会上,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马舒建分享了文化IP“阿U”十年磨一剑的成长之路。
萧山有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年的建县史;有跨湖桥文化、古越文化、湘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围垦文化等一批优质的文化金名片。这些都是萧山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资源。那么,萧山文化的本底是什么?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给出自己的见解——潮孕育了萧山人民,孕育了萧山历史,孕育了萧山文化。由潮而来的“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是萧山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成为了新时代浙江精神的重要内涵,具有广阔的时代象征意义。以“潮文化”作为萧山文化的符号、标志,生动形象,有浓浓的萧山味和强烈的辨识度。
某种角度看,“潮文化”,就是萧山的超级文化大IP,同样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据了解,萧山“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文化“一源三带”的总体布局。“一源”是湘湖八千年的文化源头,“三带”是官河文化带、浦阳江文化带和钱塘江“潮·文化”带。萧山将集全区之力擦亮文化符号、提升文化形象,彰显文化自信、重塑文化信仰,为加快赶超跨越提供最磅礴的精神动能、最坚实的文化支撑。
B183 顶层设计
首次文化大会上,萧山正式启动“183”工程,以此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是锚定打造“新时代精神富有标杆区、文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8”,是实施文化传承发展、文化惠民共享、文艺精品繁荣、文化产业提质、文化创新融合、文化数智赋能、文化对外交流和文化人才培育等八大计划;“3”,是推动十大文化设施、十大文化品牌、十大文化产业等三个十大项目。萧山将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文化引领力、服务力、创新力、竞争力和融合力。
30个文化项目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以“越风”为主题的十大文化设施项目,包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运河萧山段)、“五馆合一”城市文化公园、中国美院湘湖校区等。以“湘约”为主题的十大文化品牌项目,包括文化管家、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湖畔习文等。以“潮起”为主题的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包括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三江汇·创谷、水云间文旅项目等。
此外,萧山还配套出台了“1+5”实施意见和政策,内容涵盖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文旅全域融合、文艺项目扶持等领域,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充分彰显了萧山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干力量。
C五大路径 文化兴盛
当好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领头雁、排头兵,萧山提出,做好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立城、以文兴产、以文惠民“五篇文章”的方法路径,以此推动文化事业再谱新篇章、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以文铸魂,擦亮红色基底,赓续红色血脉。萧山将进一步增强红色信仰,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以文化人,厚植文明土壤,绽放文明之花。萧山将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不断擦亮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的文明底色。用文明的城市引领人,让每一位市民都争当亚运城市的“文明代言人”。用向善的氛围温暖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家园,做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以文立城,擦亮文化金名片,讲好萧山新故事。文化将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让城市建设更有厚度,让文化挖掘更有深度,让保护传承更有力度,让文化传播更有广度。比如文化保护传承方面,近年来萧山加大投入,对茅湾里印纹陶窑址、北海塘遗址及楼曼文、沈佩兰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及时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今年初,北海塘遗址公园正式建成,成为全省首个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公园。
以文兴产,以文提升产的内涵,以产增进文的繁荣。作为杭州城市“强星”,萧山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创高地大有可为。今后,萧山将推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消费”“文化+会展”的跨界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比如全力支持网易云音乐、乐刻体育等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二期、中南数字文创谷、湘湖—宋城演艺谷等重点项目的落地投产。
以文惠民,牢记文化来自人民,文化服务人民。文化的共建共享是关键密码,萧山将打造群众可享可感的公共文化载体、群众沉浸其中的基本文化单元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特色精品。比如,加快构建以基本单元为核心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探索建设乡村艺术走廊,建好农村群众“家门口”的精神文化高地等。
声 音
树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做精神共富基层“宣传员”
公共文化服务,根在人民,源在百姓。三年时间里,从3个镇街试点到全区23个镇街(场)全面铺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到“育文化”,文化管家不断被基层群众知晓、接受。未来,我们将做好“融文化”迭代升级,打造文化管家3.0版本,以文化的独特魅力,浸润继而影响、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钎
薪火相传,把戏演到群众心里去
半个多世纪中,我们先后创作近100部戏剧精品,从革命现代戏《红灯记》到新时代新剧《杨时与湘湖》《秋之白华》,也带着这些优秀剧目进城拿奖,下乡送戏,让我们的足迹遍布萧山的每一个乡村,文化惠民达千万人次。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文化建设的春天,也迎来属于绍剧艺术的春天,我们将一如继往秉持“薪火相传,把戏演到群众心里去”的历史使命,传承好绍剧艺术,传播好新时代声音,讲述好新征程故事。——杭州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主任 朱赟
一个文化IP,可以成就一家独角兽企业
IP是文化产业最具辨识度和传播度的一个超级符号,也是文化企业的创业者所努力奋斗、渴望摘取的一顶皇冠。十年磨一剑,我们的文化IP“阿U”逐渐成为浙江动漫文化产业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IP品牌,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项的卡通文化IP。
——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马舒建
推进文化场景数字化,着力打造文化引领精神富足的镇域样板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这几年来,我们始终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赓续文化血脉,着力繁荣文化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推进文化场景数字化,围绕“人群、活动、空间、资源”,建设镇级文化驾驶舱和群众服务端,打通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下一步,瓜沥将更加自觉肩负起共同富裕背景下文化先行的大镇担当,借助数字赋能,解码文化基因,探索文化运行新模式,使文化引领和精神富足成为瓜沥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镇域样板的重要内容。——萧山区瓜沥镇党委书记 朱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