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宜居城市”金字招牌 打响“美丽城镇”特色品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2-03 07:23   

杭州日报讯 怀揣民情民意,建言献计献策。

“杭州的生态越来越好,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足。接下来应该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借着美丽城镇建设,把这根网线连到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打响杭州的美丽城镇品牌”“接下来应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推动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成为本次两会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围绕美丽城镇、绿道、交通、生态和教育医疗等话题出谋划策。

做深做细城市功能

优化提升城市服务

细处着眼,提升城市功能,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志。

“城市公共交通,是宜居城市的基础保障。”在市政协委员、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详规处副处长林巾巾看来,杭州的公共交通已经到了提升扩容的新阶段,“建议探索建立轨道交通错峰出行及积分累计兑换机制,通过积累里程换取不同时段的减免票价的形式,鼓励轨道交通错峰出行,缓解早晚高峰的供需矛盾。同时,适度推进公共交通服务扩容计划,比如开设短途接驳、高峰期单向公交服务等。”

围绕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市政协委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吴伟进建议进行公交分级、设置短途的小区公巴,“车型要小,15座以内,围绕地铁站,服务周围若干个小区。同时,重点强化地铁站与周边3—5公里内人员密集区的接驳,形成走街串巷、招手即停的模式。”

为更好服务保障亚运会,林巾巾还建议,建立公共交通应急疏散计划,“比如地铁晚点了,地面公交就应该及时到达站点,并立即免费疏散乘客至其他换乘点;尝试在交通站点设置应急信号灯,针对司机开展应急培训。”

老有颐养,提升城市服务,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内涵。

“杭州在服务老年人方面不遗余力,已日益成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生活品质之城。以萧山区为例,2020年新增社区老年食堂47家,日均服务老人2500余人次,对全区230户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居所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萧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工作的市人大代表何红,对于养老工作深有感触。如何进一步提升养老品质?何红建议,应更加关注公共服务下乡入村布点。

优教良医,提升城市品质,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撑。

“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走访了200多个学生和教师,发放了5000多份问卷,调研中了解到全市中小学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课程需求非常大。我们亟须把中小学的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市政协常委、民进杭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谢春凤建议,可以通过落实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互联合作机制等一系列形式,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形成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发展的综合教育环境。

打造省级美丽城镇建设示范区

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更多路径

城市越来越宜居,城镇越来越美丽。

“杭州的城镇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市人大代表、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江东村党支部书记方建庆,对于美丽城镇建设深有感触,“通过整治和创建,生态环境变好了,公共配套完善了,闲置房全部租出去了,游客愿意来了,农民也增收了,乡村振兴的效果非常好。”

事实上,去年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治理体系、推动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上山下乡”,杭州全年新增城镇污水管网704公里,改扩建医疗设施63个,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6个;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基地18个,新增智能工厂(无人工厂)35个,已逐步形成了联城结村、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无商不活。“接下来,应该把产业植入到美丽城镇建设中,进一步挖掘当地的产业特色,培育形成一镇一产、一村一业,让农民都有活干,让游客都有景看,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方建庆同时提到,美丽城镇的建设中也要进一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尝试建立文化设施的集成化治理,比如附近的几个村利用一个文化礼堂,同时把更多的文化内容嫁接进来。”

体验模式,也在围绕美丽城镇建设的探讨中提出。林巾巾建议,“基于当地群众和游客的体验,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比如这个城镇缺乏医疗设施,就在美丽城镇建设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此外,“强化市域统筹联动”“发挥数字经济优势”等话题也成了讨论美丽城镇建设时的热点。

“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纽带,美丽城镇建设应该进一步发挥统筹联动的作用,把它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杭州全域的美丽城镇打造成省级美丽城镇建设示范区。”吴伟进同时表示,应结合杭州“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优势建设美丽城镇,“比如引入互联网医院,让城镇的百姓不出镇也能看上‘大医院的好医生’;同时还可以探索将更多基于数字平台的服务逐渐向城镇延伸,用一根网线带动美丽城镇的发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程鹏宇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