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报道 每当新旧年更迭,支付宝账单、微信账单就会刷屏朋友圈。
跟个人年度账单一样,政府每年也要晒“阳光账本”,除了记录过去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还要规划好新的一年,把钱用到何处。
昨天,《杭州市及市本级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正式提交人大代表审议。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3.3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4.5%,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9.66亿元,增长6%。
“十三五”时期 民生投入翻倍,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今年的账本回顾了“十三五”期间的财政主要工作。
报告显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十三五”收官突破2000亿元,从2015年的12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93亿元,年均增长11.2%。
这五年间,杭州累计民生投入675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其中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支出1583.61亿元,民生投入占比76.5%,全面推动美好教育、文化惠民、全民健身、舒心就医、幸福养老、社保救助等领域优质均衡发展。
透过报告,还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时期,信息传输软件、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税收贡献稳步提高,显示出数字经济的领跑趋势。
2021年除了民生支出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销也很大
在“十四五”期间,杭州将在经济增速趋缓、减税降费加力、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面临高质量筹备亚运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育、“三名工程”、民生实事、乡村振兴、轨道交通及快速路网建设等增支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会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民生。
就看接下来一年的安排: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2240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2119亿元,增长6.5%。
在民生支出中,教育支出预计增长近10亿元。
这些钱,将覆盖“幼、少、青”,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民办教育特色多元办学、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杭州将支持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中法航空大学、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等院校建设,助力杭师大“创一流”、城市学院“争百强”等。
在2021年民生支出中,历史文化支出也是重点。市财政将安排19.24亿元,支持文化遗产弘扬、历史建筑保护、文化精品创作等工程;做强做优动漫游戏、影视创作、现代演艺、电子竞技等优势行业;加强西湖龙井茶产地标识与品牌保护等。
除了民生支出,2021年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笔大开销。
报告写到,市财政将安排173.14亿元,促进新一轮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编制,加快推进“5433”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实施,重点支持拉大城市框架的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和轨道交通、运河二通道、杭州中环、打通跨区域断头路等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