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青山行不尽 绿水去何长 西湖又西溪:三生融合 精彩
发布时间:2021-03-22 07:58:42

开栏语

又是春潮拍岸时。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关注杭州的发展。2020年春天,在全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杭州考察,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杭州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坚决扛起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

如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在钱江两岸化作大潮涌动、千帆竞发,云卷云舒、峰峦莽苍的壮美画卷。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综述,反映一直以来,杭州上下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取得的实践成果。敬请垂注。

杭州日报讯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去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又是一年始相逢。杭州一直为书写好这份双西答卷挥毫泼墨、奋笔疾书:首次设立“杭州西湖日”、成立新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建设“湿地水城”、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 眼下,双西在合璧中发生着精彩蝶变。

西溪湿地,正是踏春赏花好时节,沁人花香、清澈鸟语,4000平方米的彩色油菜花美得轰轰烈烈,如同一场彩色童话;西湖景区,草长莺飞,绿色葱茏,杨柳如烟如醉,无数水鸟来到湖上嬉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春,新景,新双西。一场围绕“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探索与实践,如火如荼。

生态提升 人与自然更和谐

“一曲溪流一曲烟”,蜿蜒流转的水无限灵动,水道如巷、河汊如网,籍舟略过,不时惊起水鸟翩飞,美不胜收。

在如诗如画的双西图景中,水是灵魂。水环境的保护提升,一直是双西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5年4月30日,西溪湿地一期开园伊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在贺信中指出,希望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这一天,正式为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开篇。

彼时,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已经开展3年有余。杭州相继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涉及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建筑整治等诸多方面。是年9月1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建设部批准并颁布实施;10月1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四批项目建成开放,几天后西湖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湖之一。

这一年,成为西湖和西溪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也正是在这一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离杭州西湖西溪60公里外的安吉,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十多年间,西湖西溪以治水为突破口,持续开展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以及降氮“减脂”、引水“活血”等措施,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成为杭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在“治”更在“合”。就在去年春天,总书记对西溪生态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为统筹西湖西溪生态保护,2个月后,双西正式一体化。

这仅仅是一个起点。为了将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形成更大合力,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命共同体,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随即成立。

作为首批新双西人,几个月来陈琳与她的同事们一直在努力答好这项重要的“生态保护”课题,“我们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已经系统谋划出了西溪湿地水环境治理和原生态保护的提升举措。通过借鉴西湖保护经验,梳理出了一张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底图’,对西溪湿地内部水环境进行系统治理提升。”

接下来,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闸站改造提升、局部池塘生态修复试点、外来入侵物种专项清理、航道沿线岸坡修复、河塘清淤、水系连通及调控、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将递次展开。同时,双西动植物专家团队对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第一轮调查也已全面完成。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让西湖更加眉清目秀、诗情画意,让西溪更加古典宁静、浑然天成,一场合璧后的美丽蝶变,正在推动双西景区逐渐形成更好的生态系统,写就一份精彩的宜居样本。

空间共享 游览体验更舒畅

“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一年前,观光电瓶车驾驶员蒋晨杰载着总书记一行考察西溪湿地。近一年来,他渐渐发现西溪湿地这片绿意空间在不断舒展,“与游客和市民,感觉越来越亲近了。”

生态渐渐向好,共享空间也越来越充盈。

去年10月29日,杭州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召开,推出五项惠民福利,全面打造“一个湿地公园”。“一张票通游” “一艘船通航” “一条路线通行”“一辆电瓶车通达”“一路数字公交通联”,让原本的景区打破了“碎片化”壁垒,大大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

“西溪湿地周家村和洪园交界处有一公里的石板路,我们称之为‘最后一公里’,自从它打通后,东西区就连接在了一起,西溪湿地的电瓶车路线全面贯通,大大方便了游客。

对于整个景区来说也更为完整,进行一体化管理。”蒋晨杰说,东西区连通后,经常会听到游客反馈比以前方便多了,两个园区一起玩,游览的趣味性、观赏性更足。

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曾走过的绿堤也免费向公众开放了。西溪免票开放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5.79平方公里。据统计,绿堤免票开放后两个月,游客量达8.1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750.5%;西湖也在去年“十一”期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西溪湿地还与杭州植物园推出首届西湖西溪探梅节,联票服务、探梅双西公交专线,双西游便捷通畅、深入人心。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还景于民,共享空间。

西湖与西溪“牵手”后,越来越多的探索与尝试,让景域格局更加宽阔,共享空间更加开阔。

数智赋能 服务管理更“聪明”

“滴,祝您一路顺风!”前后不到2秒,市民周先生顺利完成支付驶离西溪湿地周家村景区停车场,“来景区停车,真是太方便了。”

作为全国首个推行“无杆停车”的景区,去年11月30日,西湖景区57个国有停车场、西溪湿地公园4个国有停车场全面撤杆。

从生态到共享,如今数字化正不断推动着双西,让蝶变更精彩。

去年9月底,“西湖西溪一体化管理平台”上线,双西景区的各项数据情况一目了然。西湖西溪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湖西溪的游客动态数据、遗产监测数据、管理人员定位数据、生态水质航拍监测等各项数据已全面打通。比如生态数据就有三大项,包括水质、空气质量、气象等,其中最重要的水质数据,对pH值、浊度等七个重要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通过数智系统平台,景区管理效率也不断提高。原本费人费时的景区巡查,现在通过无人机巡航,半个月就可以进行全景区数据分析,点对点精准交办,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通过科技手段我们还实现了对双西景区生态环境的动态管控。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对比技术,对违法建筑、毁林种茶等10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精细化监测识别,推进‘科技换人’。”

西湖西溪的每一处美景,背后都藏着数字化的助力。接下来,景区还将继续发挥数智赋能优势,通过数据技术革新,确保对景区管理拥有可预测预判能力。

规划引领 城市绿芯更可期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在规划师华芳看来,杭州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除了将西湖、西溪打造为“城市绿芯”,大大提升了杭城人居幸福感获得感,更奠定了杭州“规划引领、山水营城”的治理气质。“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生态腹地合璧,既可以丰富市民游客对不同游览类型、游览空间的体验,同时可以促进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互鉴,探索形成更高水平的治理经验。”

眼下,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已启动新一轮修编。规划团队将从保护与传承、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方面,对西湖遗产价值与资源体系进行深度研究梳理,并对模糊的标准提出更清晰的管控要求。

紧锣密鼓。杭州正组织实施对西溪湿地上一版总体保护规划的评估工作,以及新一版西溪湿地保护规划的修编,以更高要求落实对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

西湖西溪,正落在山水间,化在城市里。

值得一提的是,以双西为城市生态本底,杭州的生态保护成果和经验不断丰实。仅去年以来,杭州出台《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八大类49项任务落地;修复“三江两岸”生态岸线174公里;建成和改造绿道597公里;淳安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杭州“三世遗”规划营城的经验沉淀也被运用到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中……

展望未来,西湖、西溪这对“珠联璧合”的姊妹花,必将作为最具辨识度、最鲜明靓丽的“名片”,向世界持续展现生态文明之都的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刘园园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