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老小区里,倾听心与心的呼应——访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翠苑一区社区党委
发布时间:2021-03-28 08:18:57

浙江日报报道 一块别致的宣传牌,立在杭州翠苑一区东门口,它的造型是两颗红色的、相互交叠的心。走过路过,你可能不会留意,但如果沉下身子,走进社区的各个角落,你会在家长里短的交谈中,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听到这两颗相印之心的声声共鸣。

90岁入党的达式华至今仍然热心服务群众,图为达式华为社区居民量血压。 本报记者 姚颖康 摄

一座食堂和十六个字

一条心路 始终不渝

中午,翠苑一区老年食堂热闹起来了。居民安好善和老伴一起来吃饭。“这里的红烧肉出了名的好吃!”老人热情推荐,“油爆虾8元、葱油鳊鱼6元、香菇青菜3元……”40种家常菜明码标价。自2003年开办,食堂已两次“迭代升级”,但一直走亲民路线。

说起老年食堂的来历,83岁的老党员郑祖华记忆深刻。那是2003年4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来到社区调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由于社区老龄人口多,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养老问题,听到大家反映老年人就餐困难,他建议社区专门办个面向老人的食堂。在后来的施工期间,他还亲自到现场察看工程进展情况。

当年9月,在社区党委的推进下,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正式开张,这也是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从这里起步,老年食堂在浙江遍地开花,现已发展到超过6000家,配送餐覆盖约1.3万个城乡社区。

习近平先后多次到翠苑一区调研,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要求。今天,这十六个字就刻在社区党委办公室正对的墙上,更体现在桩桩件件为民实事中。

始建于1984年的翠苑一区是杭州最早一批小区之一,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2007年以来,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先后实施了40余条主干道和幢间支路拓宽工程,“挤”出150个停车泊位。2017年起,社区还创新推出30个“孝心车位”,鼓励子女回家探亲。

现任社区党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张爱民,时常带着特有的“张氏微笑”在小区里奔忙。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党委总结出了“六个一”工作法:一双丈量民情的腿,一张拉近民心的嘴,一张汇集民智的桌子,一个发扬民主自治的空间,一个便民服务的平台和一个一心为民的团队。

细心、用心,在小区的角角落落都能体会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电瓶车专用充电房,安全又便利;衣被集中晾晒点,让小区更加整洁有序;仁爱家园“工疗站”,为几十名残疾人提供生活和康复服务,解除了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邻里之家”,入驻了各楼道党支部的理发、小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18项特色服务项目,全年开展数百场志愿服务……

今年,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正筹划打造0至3岁婴幼儿婴育智能服务平台,并已入选西湖区数字化改革的应用场景试点。第三方调查显示,近年来翠苑社区居民满意度都超过96%。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从这十六个字回溯,我们能够联想起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还有南湖红船中通过的一大纲领中的语句——“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在千万个社区里,0.21平方公里的翠苑一区就像一滴水。但就在这方寸之地的民生细节中,我们看到一个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亮 翁浩浩 林丹 叶怡霖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