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涵养更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发布时间:2021-03-30 10:51:12

紧盯顽疾靶向治疗

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

“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纠治作风顽疾,我省坚持精准发力不松劲。去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形成清单式的“持续减负40条”。省纪委省监委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跟进监督“持续减负40条”,着力解决文风会风不实不正、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格多检查多等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推动纠治“四风”工作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拱墅区民政局对去年以来社区减负情况作了梳理汇总,光清理机构挂牌这一项,就摘除对外挂牌28块、室外服务标识牌169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141块。

亲历社区减负历程,切身感受社区减负的获得感,拱墅区和睦街道化纤社区党委书记徐美芳等一线社区工作者感慨:“社区减负取得硬核成效,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推动。”该区纪委区监委将监督融入到社区减负筹划部署、推进落实全过程,对清事务、清台账、清牌子等一项一项跟进,让每一项减负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在湖州,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解决表格多头报、重复报等突出问题,该市启动了“无表格村社”建设,在大力精减表格数量的同时,还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基层减负。

据悉,去年以来,湖州依托城市数字大脑,设计开发“村社通”系统,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开展公安户籍、不动产交易中心等部门数据比对及共享,消除信息壁垒,构建村(社)人员基础信息库,从源头精减村(社)表格填报。截至目前,全市1185个村社已全部开设并激活“村社通”账户2248个,实现全域覆盖。

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是我省深入推动作风建设的一个方面。一年来,我省持续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省“36条办法”专项整治工作,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开展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

去年,全省共查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442个,处理3566人,党纪政务处分1667人,比上年分别增长30.9%、13%、68.9%;共查处享乐、奢靡之风问题2537起、3432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7.4%、5.7%。

为担当者保驾护航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江厦大港河岸绿道边39户64间房屋拆迁安置指标已落实。”日前,温岭市温峤镇茅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明的工作笔记上又新添一项已完成任务。

这位曾受到失实举报的老支书,被澄清正名后再次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干劲更足了。“组织信任我、支持我,我只有加倍做好工作,才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王文明说。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省各地积极为担当作为者保驾护航,激励党员干部轻装上阵,不懈奋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把厚爱既体现在严管上,又体现在力度、温度的有机统一上。

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对1205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进行澄清,同步查处诬告陷害行为42起、48人。同时,做实做深回访教育工作,激励受处分党员干部知错善为。去年,全省根据回访教育结果,考察发现确能知错悔错、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受处分党员干部,53名干部在处分期(影响期)满后得到提拔重用。

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去年以来,我省通过政治激励、组织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方式鼓励干部积极作为,一大批干部在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受到各级表彰。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制度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今年2月,我省下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落实“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见效。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起步之年。我省将突出政治引领、完善制度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数字赋能、构建协同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浙江,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保障、凝聚力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戴睿云 通讯员 颜新文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