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小楼昨夜耀星光——寻访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
发布时间:2021-04-01 15:28:44

2008年,上羊市街居委会第一任主任陈福林(左)与副主任陈道彰握手合影。(资料图)

红色寻访

钩沉

金钗袋巷79号,一组白墙黛瓦的房子,是如今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的所在地。进门一抬头,牌匾上“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几个大字赫然醒目。而这11个字,在张宏国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

2004年,民政部召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调研座谈会,对当时“公认”的“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所在地提出了异议。之后,杭州市便开始了“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诞生地的寻访、研究考证工作。时任杭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的张宏国,就全程参与其中。

“我们从市民政局退休的老同志处了解到,上城区柳翠井巷也有成立居民委员会过程的资料,我们当时猜测,第一个居委会会不会诞生在那里。”张宏国介绍,2004年,杭州专门成立了由市民政局、上城区民政局、清波街道工作人员组成的7人寻访小组,尝试通过前往市档案馆、市公安局、上城区公安分局、上城区档案馆、市图书馆等地查资料,对史料中反映的人物进行寻访、查证,对史料中相关的线索进行比对、分析等,找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真正诞生地。

“可是我们越看越不对。保甲区域图对不上,还有当时有一篇通讯稿说第一个居委会在铁路边,可柳翠井巷不在铁路边。”张宏国说,虽然那时已经有很多人认为诞生地就在柳翠井巷,但寻访组认为,还原历史的前提,就是尊重历史。在没有准确的论证前,不能下定论。

2007年9月9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问题论证会。会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应具备5个条件,即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名称为居民委员会、地域为城市、组织性质为群众自治、组织结构为民主管理的委员会制。

按照民政部的这五个条件,市民政局、上城区民政局再次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寻访、查证。通过更细致的档案资料、史料、人证等的综合分析,结论出来了——上城区是杭州市最先开始成立居委会试点工作的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要早于柳翠井巷居委会,并且完全符合民政部提出的五个条件。

2008年6月19日,民政部在北京又一次召开专家论证会。杭州市在会上作了申报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陈述报告,并就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辩。2008年6月28日,民政部在杭州召开“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寻访成果发布会,正式宣布——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循光

时间进入2021年。

3月,风儿轻盈,温度舒适,春日的氛围也无比柔软。

“您别着急,我们马上安排人来修。”上羊市街社区邻里值班室里,70岁的金水德一边接电话,一边做着记录。电话那头是袁井巷的一位住户,来反映下水道堵塞的。

金水德是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的居民代表,每天他都会来值班室,接待居民们的各种“琐事”。

“我很爱这些工作。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地,我很骄傲,也有义务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在上羊市街社区,“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一代接着一代已深深烙刻在每个居民的心里。

“近几年我们还总结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社区协商‘六步工作法’,倡导社区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子渊说,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改革精神,激励着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为社区贡献更多力量。

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为什么能在杭州成立?对此,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宣教处处长陈峰分析,第一个居委会出现在杭州,既有大环境因素,也有小环境的影响。大环境是当时杭州刚刚解放,旧的保甲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基层组织,把人民组织、发动起来,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小环境是,杭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经济较为发达,群众具有较高的组织性,这也是杭州顺利成立第一个居委会的重要原因。

“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延续近千年的保甲制度,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创举,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陈峰说,上羊市街居委会的成立,体现了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尊重人民、相信群众的为民情怀,它丰富了浙江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还将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这光,也将照耀我们,让我们化为一束温柔的光,带着爱与光明,照亮前方一起奔向幸福的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审核 英昌东 史料提供 上城区委史志编研室 漫画 焦俊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