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80多年前的《钱塘江桥工程说明》 承载彻夜难眠也饱含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04-03 14:13:05

每日商报讯 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

钱塘江大桥的缔造者茅以升曾这样回忆:总工程师罗英出过一副上联——钱塘江桥,五行缺火(偏旁部首无“火”),但迟迟没有人对出下联;没想到,(为抵挡日寇)炸桥后,不缺火了,桥也断了。彼时,作为建设者之一,刚从之江大学(著名教会大学,现已拆分解散)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周工与所有工程师的心情一样,心如刀绞。

在钱塘江桥工程处编制完成的一本《钱塘江桥工程说明》中,我们得知,这座大桥的预计通车时间为1937年6月,这比实际的通车时间早了3个多月,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抗日战争结束后,茅以升接到复桥命令,此后7年,经多次修复,钱塘江大桥终于在1953年再次通车,而这期间,周工一直参与其中。80多年后,斯人已去,但这本《钱塘江桥工程说明》却被保存了下来。

“这本《工程说明》,是我表姑妈看我喜欢赠给我的,她的公公就是周工,没有成册时间,但应该是开工前编制完成的。”家住蕙兰社区的老杭州人田建钧今年48岁,在他手上,关于杭州的老照片和各类老物件数目不少,作为《工程说明》的“第三代守护者”,田建钧说,这本薄薄的图册如今已经非常“脆弱”,稍用力碰触就会破碎,能翻看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木椿一千九百九十九根、水泥六万九千桶、沙子五千万、石子九千万、钢筋一千九百余吨、木料三百余万尺……”打开这本《工程说明》,共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个部分,分别为全桥概况、正桥桥梁、正桥桥墩、引桥工程、料款概算和完工期限。其中,“正桥桥墩”的施工难点值得特别注意,而这也是中国几代人想在钱塘江架桥却一直梦想未竟的主要原因。

当时,中国并没有建造现代化大桥的经验,而钱塘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又都很差。南岸水很深、北岸水又很浅,江底尽是淤泥与流沙,深达40米;同时,可能“摧毁一切”的暗流和大潮还从未间断。外国人断言: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

“当时整个工程辛苦一天,只能打一根桩,而按照设计要求,整座桥需要1400根桩。”建设进度缓慢,大家急得彻夜难眠,而转机也悄然而至。

某天,茅以升看到一个小孩正在江边对着沙堆撒尿,而这个情形也给了工程师们“冲出深洞、再往洞里打桩”的启发,建设进度也因此变得顺利起来。“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一个个创造性的工艺被接连发明,在后期边躲日寇空袭边赶工期的危机中,钱塘江大桥终于在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作为浙赣铁路的关键一环,数以万计的物资也得以最快速度运抵前方战场;11月17日,上层公路仓促开放通行,大量难民开始涌向南岸。

“这座桥原先预定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十年,但是却一直服役至今,不放对炸药位置根本无法炸毁它,超期30多年还在正常使用,不得不佩服当年工程师的智慧。”田建钧说,自己曾去过钱塘江大桥纪念馆,但未发现完全一致的工程文件原稿,他手上的这本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初春的钱塘江,风平浪静;横卧的钱塘江大桥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一如江与桥充满“生命力”,一代人的爱国情怀也不会褪色、泯灭,仍激励着后来人奋勇向前。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徐文强 通讯员 姜萍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