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清凉峰镇大鹄村,是“90后”陈柳的家乡,也是她的诗和远方。谈起家乡,陈柳有一个梦想:未来当大家说起大鹄村时,会知道这里除了有山核桃,还有马啸小狗牛。
马啸小狗牛是黄牛品种中个子最小的。因为养牛,陈柳还有个外号叫“放牛娃”。“以前村里人都说没出息的孩子才回家放牛,我可能就是那个没出息的孩子。”陈柳笑说,二十多年前,当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对马啸小狗牛的耕地能力印象很深——因为大鹄村农田单位面积小,大型牛耕地调不过头,所以村民们就选育了这种体型小、力气大的优质小黄牛。后来因为机械化生产,农户个体养殖少了,马啸小狗牛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陈柳的父亲热衷于养牛,为此还关了自家的小工厂,把村民手上的牛买回来自己养,一共养了几十头。陈柳起初并不明白:养牛周期长、利润薄、投资大,爸爸为什么这么执着?面对女儿多次的劝解,陈爸爸只是淡淡地说:“如果我们不养,马啸小狗牛可能就要消失了。”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陈柳。
通过调查,陈柳发现,目前国内牛肉市场约20%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补给。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牛肉市场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如果把马啸小狗牛做成一个产业,就能带动家乡经济,同时让当地农户增收。”2014年,陈柳辞去宁波一家外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之路。
不过,创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要有资金、技术等一系列“硬杠杠”。陈柳养牛的资金,来自父母的资助和她前一份工作的积蓄;但谈到“技术”,可就没这么顺利了——第一个牛舍建成的一个月后,陈柳便从农户手上收购了100头马啸小狗牛种牛。正当她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时,清凉峰却迎来了一场暴雨,通往农场三公里的路全部被冲毁,陈柳和家人不得不背了三个月的草料进行喂养;而牛舍浸没在雨水里,使得牛群出现了集体流鼻涕的情况。陈柳急坏了,以为是口蹄疫。还好,经临安区畜牧兽医局检测,牛只是感冒了。不过这也让陈柳意识到:养殖技术对养殖业来说真的太重要了。于是,她到处请教专家、有经验的农户,用三年时间,终于沉淀出了一套科学可复制的养殖技术,包括小牛繁育、防疫、大牛育肥等。
如今,陈柳已在当地打造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公司联合合作社共同建设种牛培育基地、实验基地、育肥基地等分区,以及蔬菜、药材、牧草等配套基地,总面积约5000亩。同时,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对养殖技术、雪花牛肉的育肥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目前,大鹄村已有53家农户跟着陈柳一起养殖马啸小狗牛,总量超过了2000头,利润也从刚开始的2000元/头达到了7000元/头。去年,陈柳还带领团队开发了抖音号,只为让更多人知道马啸小狗牛,知道她的家乡清凉峰,并让更多年轻人回乡工作。
“乡村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农村有很多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相信我们就是振兴乡村的人。新农人,加油啊!”陈柳露着她的大白牙笑着说道。令陈柳欣喜的是,近几年回清凉峰创业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家乡正因新农人的加入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