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沿着红色足迹看萧山新变
发布时间:2021-05-28 10:39:43

回首百年路,再启新征程。作为中共农运发轫地,萧山正以红色的根脉续写辉煌,学史鉴今、借史创新,开启发展的崭新局面。今年4月,萧山推出六条红色研学线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持续擦亮萧山党史的红色品牌。沿着红色足迹,萧山通过“学习先行、青年先行、创新先行”,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也能看到谋变图强的新萧山。

正如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所说,感悟百年党史,勇立时代潮头,萧山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二次创业”,高水平打造“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悟思想,守好“红色根脉”

如果说浙江的“红色根脉”从红船开始,那么萧山的“红色根脉”则从浙东运河(萧山段)东端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里开始。

3月31日,“萧然青年说”活动就在这里启动,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金牌宣讲员沉浸式的演讲,带领大家穿越百年时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红色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半个月后,萧山政协今年第一场“请你来协商”走进浙东运河(萧山段)西端的浙东运河展示馆,为“充分挖掘人文底蕴,助推萧山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畔,流经萧山老城区、衙前等,最终汇入东海。有学者介绍,浙东运河一项很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红色基因。“学党史、悟思想,萧山越来越重视这条运河,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保护大运河的共识,不断挖掘和提炼大运河中的红色基因。”最近,衙前正在编排的大型革命历史绍剧《秋之白华》,讲述的就是瞿秋白和杨之华的革命爱情故事。

浙东运河连着京杭大运河,钱江两岸拥抱着同一条大运河,本身就是文化的融合,这也让萧山深度融杭又多一条纽带。预计今年6月,萧山将召开全区文化大会,这是继美好教育大会、创强大会等之后萧山又一个年度主题大会,今年聚焦“文化兴盛”。从某种角度看,学党史、悟思想,本身就是感悟文化背后的前行力量。

萧山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越来越熟于运用艺术手法。作为围垦精神起源地,迎接杭州第一缕阳光的益农镇组织本土草根文艺人才,正在编排一部党史题材文艺作品《给周总理写信的故事》,让围垦故事深入百姓心中。另外,益农、进化等也以镇为单位编写地方党史。

当然,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也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的“活招牌”。河上镇是萧山抗战文化主要承载地,区域内已相继建成抗战纪念馆、魏风江纪念馆、瞿缦云故居等红色文化体验点。5月21日,河上大桥村党委副书记陈红燕在瞿缦云故居讲党史,自2020年成为大桥村一名基层干部后,她同时主动担任瞿缦云故居讲解员。她说:“我想让打动我的历史故事和自然风光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爱上河上,爱上我的家乡。”

办实事,服务先行

越来越多的红色研学基地开始成为“服务平台”。

萧山推出的六条研学线路中,有一条专属湘湖,被誉为“跨湖问史的圆梦之旅”,其中涵盖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湘湖驿党群服务中心(湖山广场潮起驿站)、高帆摄影艺术馆、压湖山岛、定山岛等红色研学点位。

日前,在湖山广场潮起驿站,由湘湖驿发起的“对话”栏目来了第三十三期嘉宾,他是中国美院特聘教授高初,也是中国第一代战地摄影记者高帆之孙。儿孙俩的“萧山情缘”在湘湖相遇,今年初,以高帆之名命名的高帆摄影艺术馆在湘湖慢生活街开馆,高初担任首任馆长。

这一次“湘湖对话”中,高初讲述了爷爷16岁离开萧山北上延安为中国摄影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革命故事。而高初也继承了爷爷的事业,他和团队已经修复了4万份战地影像记忆。现场倾听故事的人纷纷感叹:“什么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帆与高初的故事,就是鲜活的例子。”

截至今年3月,9个固定驿站和1处街车流动驿站已接待市民游客10万余人次,各类单位和组织220余个。接下来,湘湖驿还将联合萧山网,共同打造公益党群服务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服务为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方亮 来燕妮 胡谌昊   编辑:郑海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