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没想到现在领取资助这么方便了!”建德市钦堂中心幼儿园学生小涵的父亲连连感谢工作人员。原来,建德市教育局通过大数据发现小涵家庭持有相关资助证件,所以全额退还了先前已经收取的保育费。
今年以来,建德市教育局利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资助,帮助了一批有困难的家庭。
让资助“零距离”对接
小涵的爸爸说,因为不知道自己家里持有相关的受助证件,在学期初全额缴纳了保育费。没想到,现在通过对应的大数据,资助工作者就能为他及时建档立卡,免去保育费。
与此同时,建德市大洋初级中学、莲花中心小学、乾潭中心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都通过“数据找人”,为像小涵这样的受助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
认定不精准,是教育资助的数字化认定当中存在的最大难题。学生资助工作者常常跑遍民政、残联、扶贫办等多个部门,核实受助对象信息,不仅费时费力,且数据不够精准。
建德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杆表示,引进数字化管理后,各学校应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数据找人”,改变了学生资助工作模式,让资助工作者与资助对象“零距离”。
让资助生“零压力”
“感觉同学会嘲笑我,我不想申请了。”“开证明时,我感受到大家的异样眼光。”有学校老师反馈,学生因心理负担较重,所以不愿意申请资助。
在系统投入使用前,资助对象需要跑村镇、部门开具各类证明,这一过程,让学生家庭颇有压力。
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化改革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资助对象在申办学生资助时能直接提取数据,实现申请流程的“零次跑”,承受“零压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让资助家庭“零负担”
申请资助时,有的家庭因身体不便等原因,无法办理市民卡,给资助申领造成困难。
建德市教育局了解到情况后,与建德市农商行多次联系沟通,解决了这个问题。市农商行决定为受助学生免费办卡,并将卡送到学校,发放到学生手中。
建德市三都中心小学的学生小欢因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跟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没有能力办理学生一卡通。通过这一举措,家人成功领到了市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