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青山绿水串起“红色风景”
发布时间:2021-06-29 10:12:10

从空中俯瞰,西湖区宛如一座美丽大花园,山清水秀的沃土之上,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生态景点在这里交融出独有的西湖魅力。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蕴藏的人文典故,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西湖区文广旅体局积极做好“学”“思”“践”“新”四字文章,抓理论学习、悟思想伟力、优实践活动、谋文旅新篇,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文旅体各项事业建设。

一方面,结合“西湖文旅大讲堂”开展党史专题宣讲,邀请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为全系统党员干部作党史教育专题讲座,重温百年党史;另一方面,以“追随红色印记,砥砺初心使命”为主题,利用红色文旅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赴外桐坞村朱德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探寻初心。

党员干部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成果正在转化为一项项惠民举措——“双千企业”驻点服务不断深化,累计走访服务企业601家次,搜集解决问题11个,问题解决率100%;开展送文化、送政策、送志愿服务活动8场,参与服务57人次;落实全区整体智治、数字政府建设任务,全区体有所健领域“智慧健身、人脸识别”场景项目,已申请完成浙里办用户体系接入;三墩文体中心、之江文体中心以及60个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文广旅体局以“柏庐”为核心,串联弥陀寺、广济医院旧址等文保点,挖掘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推出了“红色印记”文旅线路,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学党史,谋新篇。

下一步,西湖区文广旅体局将立足新的起点再加码、再发力,突出“文旅优势”“文旅特色”,争当学史悟思司号员、增信崇德守护员、知史爱党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和勇开新局战斗员,推动西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头雁风采西湖靓丽风景线作出贡献。

柏庐

柏庐旧址位于西湖区凤起路622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国时期曾是浙江省主席的私宅。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自沪赴杭,与蒋介石进行国共合作高层谈判,被后人称为“杭州谈判”,而柏庐正是当时的谈判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柏庐收归国有,作为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内部招待所沿用至今。

弥陀寺

弥陀寺创建于清光绪四年,随着历史变迁,慢慢形成居民区。2013年,弥陀寺改造工程启动,昔日嘈杂的居民区蜕变为美丽的公园。

现名“桃园新村”的建筑群,原是浙二前身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的旧址。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影响下,一大批革命先驱怀揣着“学医报国”之志走上了复兴中华之路。

费巩亭

费巩亭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教七前下沉小广场,柱身悬挂有原校党委书记张浚生撰写的楹联:“肝胆照日月奇冤难雪,风范沐桃李浩气长存”。1997年百年校庆时,为纪念原浙江大学训导长、政治经济学家费巩烈士,由费巩女儿费盈如女士等捐资修建费巩亭。2005年厅内新增费巩铜像。

朱德纪念室

龙坞茶镇的外桐坞,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村。1954年至1966年,朱德曾4次来到外桐坞村视察调研,与村民们一起开垦荒山,种植、采摘、炒制茶叶。村民们按照当年朱德视察时的原貌,把一幢有着170多年历史的原村委会办公场所建成了朱德纪念室。

慈孝文化体验馆

据说,明末泗乡才子葛寅亮的母亲在送葛寅亮去龙门坎读书时,被龙门溪湍急的溪水冲走了。葛寅亮做了大官后,在母亲落水身亡的溪上建了一座桥,并取名慈母桥来纪念母亲。乡亲感其孝,便改村名为“慈母桥村”,并以葛氏母子故事教育后人。

国饮塑像

在龙坞茶镇,一座原本废弃的水塔被改建成为标志性建筑物——一把硕大的茶壶雕塑,壶嘴中洒出的水是漫山鹅绿茶浸泡着大斗谷的清泉,壶身上的孩子寓意着五子登科。这是茶村人为游客泡下的清茶,也是村民们言传身教,立家风、树民风,共创美好家园的祈愿。

宋城

在处处皆景、四季宜游的宋城,除了“声色”与“景色”,“红色”也是不可错过的一种“美色”。近年来,宋城持续开发红色旅游演艺产品,打造以中国特色文化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学习、参观。

战争剧《映山红》通过先进的声光电及舞台技术,展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怀。在走动式演出《上甘岭》中,可以感受炮火轰炸、硝烟四起的战争场景,来一场身临其境的红色教育之旅。5D实景剧《大地震》通过现场招募游客参与演出的形式,让观众感受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爱无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黄冉 通讯员 张星悦   编辑:高婷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