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就像一座公园”“太干净了”
发布时间:2021-08-31 08:30:00

“难以想象这里是处理垃圾的地方!”“就像一座公园啊!”“太干净了!”……为了记录当前杭城固废处置新项目的美丽瞬间、展现市环境集团坚守最脏最累岗位的美丽身影,日前,杭州市环境集团联合本报举办的“环境杯”摄影大赛拉开帷幕。29位摄影师走进杭州临江环境能源项目,不仅收获了颇多“大片”,望着眼前整洁壮观的建筑、设备,还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处理规模居国内第二、省内第一的临江环境能源工程,在杭州市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项目以最高标准设计,每日能焚烧处理5200吨垃圾,采用先进炉排炉处理工艺,烟气排放指标严于国家排放标准、优于欧盟标准。它的建成投用使杭州实现了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标志着杭州固废处置方式正式从填埋迈向焚烧的历史性转变,也为天子岭的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奠定了扎实基础。

能够一睹这样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的真容,大家快门“咔咔”响个不停。中控室内监测参数的工作人员、垃圾料控制室里忙碌的操作员、卸料平台有序倾倒的垃圾清运车、汽机间巨大的发电机组……固废焚烧的点点滴滴,都被如实记录在相机里。市环境集团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摄影活动,立体展现杭州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城市发展的演进升级路径和经验,传承传递杭州生态人文及人本理念,为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提供硬核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年近八旬的卢宝泉是这次参赛摄影师中年纪最大的。现场,他顶着高温,拍了不少照片。他告诉记者,30年前,他是杭州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对杭州的大街小巷有着特殊的感情。卢老曾多次造访天子岭拍摄,这次有机会见证杭州在固废处置上的变迁,他连声赞叹:“变化太大了!以前都是工人师傅驾驶着推土机、压实机等,没想到现在工业化程度这么高了,只需在电脑上动动手指,一切都能解决。而且这里环境也特别好,一点看不出来是处理垃圾的。”

家住西湖边的洪金贤,此前也拍过不少环保题材的摄影作品。他说,家人坚持了十几年垃圾分类,来这里参观后,更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大家努力做出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体现。”

接下来一周,这些摄影师将对照片进行调整,随后由专家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最终,部分获奖作品将在杭州日报、临江展厅等处进行展示,届时欢迎杭城市民关注,从镜头中感受美丽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裘丽 吴玉玲 记者 章翌/文 张之冰/摄   编辑:吴阳杰
处理规模居国内第二、省内第一的临江环境能源工程,在杭州市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