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唐光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二科主任
近日,新冠疫情再起波澜。自12月5日以来,杭州、宁波、绍兴三地陆续出现新冠阳性感染者,接连不断的疫情消息让许多人担忧不已。
看到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大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但长期生活在疫情的恐惧阴影和宅家的闭塞环境下,也让不少人出现了“总感觉自己有病”的“疑心病”。买各种各样的补药增强免疫力、一有头疼脑热就上网“百度”病情……甚至出现一些平常普通的疾病症状,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绝症”。
经常“发热”,却总找不到原因? 可能是心理压力大导致
疫情期间,“发热”是一件令人相当苦恼的事。体温一升高,不仅自己心里直打鼓,家人、同事、朋友都会催你赶紧去医院检测新冠核酸。
提起在发热门诊的“心酸”就诊史,市民王女士真是一言难尽。
自今年3月份以来,王女士发现自己有一半以上的日子体温都在37.3-37.5℃之间,这可把她吓坏了。为此,她跑了很多家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肺部CT、头颅CT、各部位超声……能做的检查做了个遍,结果却均显示正常。
“医生诊断后都说我的身体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我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体温超过37℃我就害怕得不行,怀疑自己最近是不是接触了什么人,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据了解,近期疫情严峻,像王女士这样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的发热在医院门诊并不少见,以青中年女士居多,大多工作压力大,遇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性格内向,有了心事、压力自己闷在心里。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发现大多数都是功能性低热,一般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
因一次上网搜索病症留下阴影
她时常感觉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年龄增长,人体机能下降,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症状。今年53岁的李大姐经营着一家菜店,菜店靠近居民区,平常生意红火,经常要忙到半夜,虽然辛苦但李大姐累并快乐着。
前不久李大姐听闻老家一位朋友因胃癌去世。听说胃癌的前期症状多表现为腹部出现饱胀不适、消化不良,而且平时三餐不规律、熬夜劳累者容易患上的几率更大。上网一搜,发现自己平时的一些症状和早期胃癌很相似,李大姐顿时慌了神。
“我们做买卖的一年到头都没几天休息时间,一忙起来往往都是中餐晚餐合并着一起吃。而且很多老顾客说我最近脸色不好,我上网搜查比对,发现很多症状我平时都有。”情绪压力加上身边其他人言语的影响,李大姐忧心忡忡,不仅去医院做了胃镜,还做起了封建迷信。体检结果出来,李大姐只是轻度慢性胃炎,得知自己身体没事的李大姐终于长吁一口气。
李大姐告诉记者,自从3年前自己有一点妇科炎症后,上网搜索病症的后遗症给她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每当身体有点不舒服就往最坏的结果想,经常百度对号入座,稍有不适就往医院跑。“睡觉感觉心脏跳得有点快,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有段时间便秘严重,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肠癌,连经常打喷嚏都会联想到是不是得了肺炎。每次身体有点小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连家人都觉得是我太敏感了。”
李大姐尝试过让自己放松心态、随遇而安,但越是刻意反而加重了自己胡思乱想的程度。太过在意他人的言辞和对自己身体的过度紧张,让她每天生活在焦虑纠结中,逐渐变成了“玻璃心”。
克服“疾病焦虑障碍”
子女要给长辈足够的安全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二科主任唐光政介绍,总害怕自己被传染上病毒,对身体轻微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有小病小痛就被无限放大……这些都是被“疾病焦虑障碍”困扰的表现。
唐光政说,“疾病焦虑障碍”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度关注,反复就医但心理仍不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缺乏安全感。“我之前接触过一位70岁的患者,因常感觉自己头晕怕摔跤,一年多都不敢出门。去了多家医院检查均显示正常,但老人不相信检查结果,心里仍有顾虑,怕头晕摔倒导致瘫痪。因长时间不与外界交流接触,老人变得内向不爱说话,性格也变得孤僻固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特别是身体机能下降的中老年人,对身体的任何变化会比年轻人更敏感焦虑。正常的诊疗虽能暂缓他们多疑紧张的情绪,然而当身体再次出现不适或周边环境舆论影响时,他们会陷入到“自我怀疑-放大病症-焦虑紧张”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还会并发出现茶饭不思、手脚出汗、失眠惊厥等现象,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老年人如何避免“疾病焦虑障碍”,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唐光政建议:
保持一颗平常心,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遇事冷静、理性看待,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在焦虑不安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增强自信,学会自我奖励。“疾病焦虑障碍”患者生性敏感、自卑谨慎,对自己缺乏自信,常把事情悲观化。要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自己积极向上的暗示,适当地进行自我奖励;
子女要给长辈足够的安全感。子女需多关注中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如确实需要医治,需尽早至专业医院进行治疗;若是因心理压力、环境影响等因素导致的“疾病焦虑障碍”,子女需对其进行耐心开导,严重者需至专业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寻求医生的治疗。
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身体健康,但生活压力和周边舆论常常会将自己套入到无形的“枷锁”中。时代在进步,医学也在发展,生活本就是美好的,微笑面对、享受生活,何尝不是心灵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