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60岁的袁师傅家在湖州农村,平素身强体壮很少生病,虽已年过六旬却依旧每天下地劳作,然而意外突如其来。
11月下旬的一天,袁师傅像往常一样到田地里干活,邻居只见他在自家的地里挖了一个又一个坑,喊他也不搭理,目光呆滞,意识到可能生病了,立刻将他背回家中。
袁师傅的老伴听到消息赶来,却见丈夫毫无反应,身体僵硬仿佛如丢了魂一般,吓得和街坊邻居们手忙脚乱地将他送到就近医院,医院给予了急诊头颅CT、血常规、生化、心肌酶等检查,但结果显示均正常。
这就怪了,大家纷纷猜测老袁是不是一大把年纪“中邪”了?
送进医院没多久,袁师傅病情又进一步恶化,出现知觉混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并伴有舌咬伤,诊断考虑癫痫发作,立即予以抗癫痫治疗,但患者意识仍然模糊,还出现多次呕吐,病情不容乐观。急诊医生建议家属赶紧送往上级医院治疗。
于是,120风驰电掣地将袁师傅送到了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接诊医生郝以姝发现患者意识模糊、脑膜刺激征阳性、认知功能严重下降,完善头颅MRI等检查后,立刻将他收治到神经内科病房。
考虑患者病情危重,郝医生立刻向上级汇报病史,神经内科副主任朱旭贞主任医师、孔卫国副主任医师边听边仔细翻阅患者病历资料,在查到袁师傅在当地就诊时的资料,有一项异常结果“梅毒抗体阳性”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线索出现了,朱旭贞表示可以缩小病因查找范围,重点鉴别: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神经梅毒这几项,科室赶紧为患者安排了腰椎穿刺、脑电图、头颅MRI增强及相关血液化验。
检查化验结果陆续出炉:患者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指标明显升高,血清梅毒抗体、脑脊液梅毒抗体呈现阳性,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
病因最终揭开了迷雾,老袁被确诊为神经梅毒、癫痫样发作,医生们立即给予驱梅、降低颅内压、抗癫痫、肠内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不到一周时间,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未再发癫痫。三天后复查腰穿,结果显示患者脑脊液压力已正常,细胞数、蛋白均明显下降,梅毒抗体从1∶8下降至1∶4,各种症状也都渐渐消失了。
“神经性梅毒容易复发,患者目前是出院回家了,但是还是要定期医院随访和复诊。”朱旭贞说。
对于为什么感染梅毒,袁师傅不愿意说。医生建议他的老伴尽快去做一个检查。
神经梅毒:恐怖的伪装大师
预防关键是洁身自好
神经梅毒到底是什么,竟能让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变傻?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慢性临床综合征,脑、脊髓、周围神经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变,主要与受累的责任病灶相关,可在梅毒感染任何时期出现。
典型的神经梅毒临床上可分为5类: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血管型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目前神经梅毒的诊断无标准,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血清及脑脊液试验。
梅毒患者的皮损及其分泌物、血液中都含有梅毒螺旋体,可从完整的黏膜和擦伤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通过不洁性接触、母体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染。此外,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梅毒病人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被,甚至厕所的马桶圈等,也可传染。
医生提醒,预防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洁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为,规范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和传播梅毒及其他性病的风险。
此外,提倡婚前、产前检查梅毒。孕妇尽早发现梅毒感染并及时治疗,可预防胎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