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鱼治水、收割芦苇、变废为宝 景区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迎亚运
发布时间:2022-02-24 09:29:25

杭州日报讯 为迎接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到来,西湖西溪景区在维护提升生态环境上下足了功夫,以“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环境迎接2022年杭州亚运会。

西溪湿地“小鱼治水”

近日,西溪湿地在43个浮萍等水草比较严重的池塘放养草鱼、鳊鱼等鱼苗1500尾。一群小鱼苗肩负着“治水”重任游进一个个池塘。

“万塘揽胜”的地理风貌是西溪湿地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观。而部分池塘由于面积较小,水体缺乏流动性,塘岸边植被茂盛,水面较荫蔽,从而导致了浮萍等水草在池塘水体里泛滥生长,每到夏季,水面就会铺满槐叶萍、四叶萍、满江红等浮水植物,远远望去如一片片“绿毯”。

少量浮萍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物质,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起到净水效果,但如果浮萍过多,盖住水面,水中的水草就会因为缺少光照而死亡,水中的鱼也容易缺氧而死,从而使水质变差。

“小鱼治水”是近年来兴起的治水新形式,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在维系水域生态平衡、净化水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溪湿地通过放养草鱼、鳊鱼等鱼苗,利用鱼类滤食藻类和水草的特性,防止池塘内水草泛滥,提高水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保持池塘水体生态平衡。

江洋畈芦苇大收割

在另一边的江洋畈生态公园,这几天,也是一片忙碌。景区钱江管理处的园林工人正对江洋畈公园进行一次大改造——割芦苇,用江洋畈公园的四季美景新貌,迎接亚运会的到来。

江洋畈的芦苇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分布在木栈道周边。收割前,工人们会在下游泄水口周边进行小范围的清淤,便于库区排水。待水位明显下降后,化身“理发师”的园林工人就可以进入库区中央收割。

推掉高耸的枝叶,仅留根部5—10厘米高的平茬,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新芽。大部分收割下来的芦苇秆会被集中清运,苇地上仅留少部分的落叶用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一茬茬清爽的“平头”在师傅们的手下越来越多,湿地内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目前库区内近五分之一的芦苇已收割完成,本次清理工作预计将持续两周。

枯萎挺水植物“变废为宝”

不仅是江洋畈,西湖水域管理处也开始了为期10天的西湖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收割清理和养护工作。此次管养范围包括茅乡水情、小南湖、支流围垦周围等湖面区域,清理面积约400余亩。

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收割范围以茅乡水情、乌龟潭、金溪山庄后侧支流为主,主要收割的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水烛等,它们在净化水质、提升西湖周围环境面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过后,需及时对枯萎倒伏的植株进行收割,不然挺水植物残体在水中堆积,会分解产生废气,污染水质。

收割下来的挺水植物将会统一运到茅家埠堆放场地,一部分外运,一部分则利用微生物处理一体机进行“变废为宝”。

记者在茅家埠的工作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将西湖中收割完的挺水植物进行分类,简单处理后将它们送入处理机送料口,实时处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分解,好氧微生物完全将有机物转化为黑色泥状肥料,生产的肥料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物,可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

据了解,目前每年西湖内打捞的水生植物和易腐垃圾超过6000余吨,原本这些易腐垃圾是统一外运清理,现在有了处理一体机装置就能出口转“内消”了,着实方便,更加环保。

下一步,水域管理处将继续践行垃圾分类助力绿色亚运,统筹做好“收、运、用”,提升易腐垃圾处置能力,打造景区资源化利用优秀样板夯实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通讯员 沙殊慧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