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天两头做检查 他一口咬定自己“有病” 病虽在“心”却不是疑心病,而是疑病症
发布时间:2022-03-04 09:17:09

商报讯 “医生,我心慌、胸闷,是不是心梗了?”“医生,我全身骨头痛得不得了,是不是得了骨癌、白血病?”这段时间,温先生(化名)好几次被120送到医院急诊。每一次,他都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形容得异常严峻,但是经过一系列检查下来又没有实质性发现。

温先生家境富裕,从小到大可以说顺风顺水,但就在一年多前,他感觉自己“生病”了。为此,他奔走于杭州各大医院,看遍了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血液科、骨科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除了高血压之外“一无所获”。

偶尔一次查出肿瘤标志物稍微升高,他就一百个不放心,反复做同一项检查,直到查出指标正常才消停。之后,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的“心魔”又缠上他,为此打了好几次120,每次都是“狼来了”。直到最近一次就医,他住进了浙江医院灵隐院区精神卫生科病房,被确诊为疑病症。

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吴万振副主任医师介绍,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身体上也真的会出现心悸、潮热、恶心、反酸、腹泻、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疑心病只是偏执地进行怀疑,而疑病症则完全归属于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吴万振说,疑病症多在50岁以前发病,为慢性波动病程,男女均可发生。目前,疑病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能完全明确,但一般来说,具有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等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受亲友生病影响而过于关注健康的,对青春期或更年期出现的生理现象如潮热、心悸等,存在不合理认知的,也都有可能促进疑病观念产生。

此外,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吴万振表示,疑病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预后较差,起病急,有明显诱因及得到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而具有疑病性格者,易为慢性,信心不足,则预后不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吴玲珑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