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洗涤剂不要自行催吐、稀释、中和
商报讯 61岁的许伯是福建人,生性安静、沉稳,甚少与人争执、发脾气,就连大笑都很少有。20多年前和妻子一起来杭,在同一家食品厂打工。两人的儿女也各自在杭成家立业,大孙子已经上了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然而2019年,许伯在单位体检中查出了慢性肾病,就在看病、吃药的过程中,他的情绪日渐低落,整夜地失眠。2021年退休后他不爱外出更不爱社交,还总念叨着活着没意思。
上个月,家里人带他到安吉天荒坪散心,不料回程前一刻,他掏出一个装着蓝绿色液体的玻璃药瓶,一口气喝下其中的液体。不到半分钟,他的嘴唇、口腔、食管都被严重灼伤了,生命危在旦夕……
大口喝下空调洗涤剂后,他后悔了
喝下液体后的许伯嘴唇肿胀,整个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家里人慌了手脚,一面追问他到底喝了什么,一面紧急赶往安吉当地医院。
原来,许伯喝下的液体是浓缩型空调洗涤剂,正是他在食品厂工作时经常用来清洗机器污垢的一种混合型强酸溶液,腐蚀性极强。
当地医院一看许伯这情况,也束手无策,催促赶紧转上级医院治疗。此时的许伯恶心呕吐,不能吞咽任何东西,连喝水、发声都非常困难。
2月15日,许伯被转诊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入院时的他口腔及喉部溃烂严重、喉头水肿、呼吸窘迫、胃痛,情况十分危险。
接诊的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对许伯第一时间进行了救治,同时请消化内科、营养科、胃肠外科、普胸外科的专家进行会诊。
好在老伴许婶第一时间说出了许伯服用的“空调洗涤剂”种类,还带来了许伯当时用过的玻璃瓶。医生快速甄别出洗涤剂中含有氢氟酸、硫酸、盐酸等成分,为对症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根据患者家属拿来的玻璃瓶,我们初步判断,他至少喝了30~50毫升。”陆远强介绍,这类化学制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误服后,轻则口、咽、食道黏膜损伤。如果误服量大,还可引起胃、肠穿孔,后期出现食道瘢痕,造成食道狭窄,对人体消化系统会造成严重及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而许伯喝下强酸后还喝水稀释和催吐,使得强酸对口唇、咽喉及消化道的破坏更大,并且极易诱发并发症。
在急诊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下,许伯转危为安、情况逐渐好转,但后续的胃肠道功能重建将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此外,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也对许伯进行了会诊,并开出综合治疗的药物处方。
“喝下那一刻,我就有点后悔了,原来这么难过,太难受了!”许伯其实早就后悔了。目前,躺在病床上的许伯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已经能小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避免悲剧重演,专家发出这些提醒
浙大一院是浙江省中毒急救防治中心及浙江省中毒救治基地,急诊科每年都能收到多例有意或误服洗涤剂送医抢救的患者。
陆远强说,避免悲剧重演,对于洗涤剂毒副作用的宣教很重要。
第一,选择正确的容器和摆放位置。千万不要把有危险的液体装入饮料瓶或酒瓶等容易误食的容器中,坚决不放在孩童、大人容易接触的地方,建议上锁保存、防止误食误饮。
第二,对“职业暴露”有充分的预警和处理措施。不混用洗涤剂、在施工清洁中注意通风和穿着防护服。
第三,不要催吐。一旦发生洗涤剂中毒不要催吐,催吐会导致食管和口咽黏膜,再次被吐出来的腐蚀性物质损害。
第四,不要稀释、中和。损伤通常是瞬间发生的,喝水大量稀释可能会诱发呕吐,进一步引起并发症;针对强酸喝牛奶、蛋清,或是针对强碱喝醋、柠檬汁等中和意义不大。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
第五,带毒剂瓶第一时间就医,要快!一旦有亲友服用了洗涤剂,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带来当时装洗涤剂的瓶子,方便专家快速明确成分予以对症治疗。
此外,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任何事情都不值得放弃生命,希望这种悲剧不应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