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卡
样本名称: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封控
应用场景:写字楼等公共空间的隔离管控
经验概述:以数据为“臂”,以人为“指”,以“臂”使“指”,精细操作,公共空间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数量和结构不稳定的难题定能迎刃而解。
杭州日报讯 对于在钱江新城工作的人来说,周二的早晨总是那么忙碌而平常。可对于在钱江国际时代广场工作的人来说,2021年12月7日那个周二很不寻常,从刚到单位那刻开始,就进入了紧张的节奏。
作为钱江新城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楼宇,42层的钱江国际时代广场内有酒店、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地下还连通地铁站。每天,数以千计的上班族会经由地铁口和地下车库进入大楼。然而,当时杭州发现的12例阳性人员中,有7人与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某公司紧密关联,大楼封控迫在眉睫。
不同于居住小区,钱江国际时代广场是以办公为主要功能的楼宇,人员流动性大是个问题,隔离管控期间楼内人员的生活起居也是问题。问题叠加问题,该怎么破解?
划重点
20分钟完成封控 2小时“数据碰撞”确定人数
当天上午9点半左右,封控大楼的指令下达。“我们调动了周围所有的巡防力量。综合管理大队统一发布消息,50余名距离最近的综管队员直接赶往钱江国际时代广场集合,派出所也就近调派了2辆巡逻车。”四季青街道平安办副主任付东海回忆,当街道工作人员赶到钱江国际时代广场时,2号楼已经全面封控。此时,距离街道接到指令仅过去20分钟。
这20分钟里,各方力量的行动堪称“1秒钟都没有浪费”。
首先是写字楼的物业。接到指令后,物业工程部5名工作人员立即穿上防护服,直奔涉疫公司所在的39楼。5人先将2号楼大部分电梯关闭,仅留一部经消毒的电梯机动使用,然后将39楼消防通道暂时关闭,留下1人现场值守,其余人则向该楼层所有人员告知情况,请大家不要紧张,等待下一步安排。
另一方面,赶来的综管队员和巡逻警力迅速对2号楼各出入口实施了管控。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管控人员迅速分散到大堂、地下1楼餐饮区以及通往地下车库的消防通道等19个进出口,执行“只进不出”的指令。
街道、派出所、物业的三方联手,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封控的第一防线。来自街道和派出所的后续支援到位后,封控现场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整:将机动的电梯设置为只能停靠在1楼;部分出入口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封闭;所有人力合理分配,全部用在“刀刃”上。
筑牢防线只是封控的开端,就当时的疫情形势看,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而对于大人流量却又基本不具备居住功能的写字楼来说,要赢下这场“持久战”更为艰难。问题千头万绪,但根源都在一个“人”字上,楼内有多少人,这是亟需搞清的问题。
若是在居住小区,社区能够提供常住人口底数作为基础数据支撑,可写字楼里除了公司,还有牙科诊所、眼科医院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要摸清当时楼内准确人数困难重重。为此,街道、派出所和物业商量决定,采用“数据碰撞”的方式进行人数核定。物业发动了各业主群,统计员工人数;辖区民警用上了反诈宣传群,让大家尽快以接龙的方式提供所在房号和人数;数据汇总后,再与写字楼的场所码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综合封控后临时返回写字楼的人数,最终,在当天午餐前,楼内人数确定为1400余人。
5个组、3个“圈” 内外“双循环”保障7天生活
一上午的忙碌之后,一个由街道、派出所、社区、物业联合构建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出现在封控一线,将线上线下联结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统摄全局的“核心圈”。数据、巡查、后勤保障、医疗以及信息,5个组各司其职,信息数据第一时间实现共享。
数据组在前期确定的基础数据上,将人员信息细化,确定了包括孕妇、病人在内的特殊人群名单,并通过物业工作人员上门核对的方式明确了特殊人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信息组建立了若干群,进行情绪安抚、信息发布的同时,收集求助和意见,及时上报。如此一来,楼里一有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分流和处置,精准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也让后勤保障组和医疗组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形成了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
而在封控区内,冷静下来的物业工作人员意识到,接下来,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打赢7天的“持久战”。尽管绝大部分物业工作人员都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但几乎没有人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隔离管控。封控首日,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3000余份外卖送到,楼内隔离人员的家属送来了大批生活用品,街道的抗疫物资也运到了,这么多物资,必须迅速送到隔离人员手上。“我们负责配送的几个女孩子,真的是把嗓子都喊哑了。”写字楼物业负责人、德鑫物业经理姜爱意说,要考虑的细节太多了,比如特殊人群如何照顾。
物业与楼里的11位准妈妈特别组建了一个“蒲公英关爱群”,一对一专人联系,每天送上精心准备的营养餐。考虑到冬季低温,物业还准备了姜茶、柚子茶、水果以及营养品,专门送到女性隔离人员手中。细致的工作在解决吃住问题的基础上,在封控区内构建了一个覆盖1400余人的隔离生活“服务圈”。“累肯定是累的。”姜爱意说,“累到坐着就能直接睡着。”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互助圈”悄然合围。隔离首日晚上,业主对接群里发起了一次有数百人参与的接龙。酒店、口腔医院等业主单位让有需求的隔离人员提供房号和需求数量,酒店和医院工作人员随后进入自家库房翻找,将1100余份“压箱底”的牙膏、牙刷、拖鞋、梳子全部打包,由物业工作人员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在街道的组织下,周边写字楼的业主也发起了捐赠,大到推车,小到防护服、保温杯,大量抗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
两手方案安排撤离 精细化解封画上完美句号
12月12日晚11点,权威部门发布消息,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将于次日调整管控措施,楼内隔离人员将转为居家健康观察。
事关1400余人,解封,需要更为细致的计划和安排。收到消息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巡查组在大楼地下车库走了1万多步,一遍遍地梳理前来接回隔离人员车辆的行进路线,依照“不形成交叉,单向通行成线”的原则,以硬隔离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固定车道。
次日凌晨,前来接人的私家车不少,但实际上,乘坐私家车离开的仅百余人,仍有千余名隔离人员滞留在大楼内。令人安心的是,大量人员撤离的预案早已准备就绪,而这一切,与数据组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前期初步掌握隔离人员基本信息后,隔离管控期间,数据组对隔离人员“居住在哪个区”“是否有家属能提供私家车接送”“是否有额外需求”等问题进行了细化了解。解封撤离工作启动前,各群组再次确认信息,安排由家属自驾接回的百余名隔离人员于12月13日凌晨先行撤离,其余人员自同日上午9点半起,按楼层分批下楼,从主通道乘坐大巴离开。20余辆大巴分别前往钱塘、富阳等区,每辆车上都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大部分人员撤离后,个别有特殊困难、暂时不便回家的隔离人员由街道统一安排进入临时安置点。封控硬隔离设施撤除后,专业人员进入大楼进行了采样、消杀,解封工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次封控为街道基层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过去,大家一直致力于发展数字化的楼宇管理,比如通过智慧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在数字化楼宇管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能不能依靠群众的力量,发挥楼宇业主和物业的作用,值得开展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有过公安工作经历的付东海觉得,实践总结一个“城市化枫桥式楼宇管理经验”,或许是未来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