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异常“电路”,66岁老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这种情况会大大增加猝死风险,需要提前预防
发布时间:2022-06-14 00:23:39

每日商报讯 10年前某天清晨,刘姨在上洗手间时突然昏倒,送到绍兴当地医院抢救后转危为安,并确诊为预激综合征,并因房颤发作引发了恶性心律失常。这个病,就像给刘姨套上了一个枷锁,随时可能夺去她的生命。预激综合征又是什么?为何如此凶险?

老人心口埋了“炸弹”

风险太大不敢手术

浙大一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郑良荣介绍,通俗地说,房颤就是心房发生了快速异常节奏的跳动,虽然一般不致命,但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胸闷、心悸等症状,而且会造成脑梗、心梗,威胁生命。一般来说,房颤患者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打个比喻,心房和心室之间是有一条正常“电路”可以传导信息的,但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这条“电路”之外,还有其他异常“电路”,就会导致“信息传导紊乱”。这种病发病机制不明,一般为心脏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预激综合征患者往往没有特殊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心跳过快的情况,这时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晕厥、意识丧失等,但同样并不直接威胁生命。

然而,如果房颤加上预激综合征,就立刻变成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郑良荣解释,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会出现“信息传导紊乱”的情况,那么本来被局限在心房内的房颤,就会“传递”到心室,造成心室乱跳,从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有室颤、室速等),而这正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很不幸的,刘姨被查出预激综合征,而且已经因房颤发作引发了恶性心律失常。

刘姨的病情危重,药物效果不佳,只能用射频消融。可由于刘姨心脏里的这条异常“电路”位置长得非常“刁钻”,手术风险很大。十年前,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还去上海找了专家,结果都不理想。出院后刘姨持续服药,但病情仍在持续进展。

专家团队奋力一搏

结束她十年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十年,我妈过得很难,我也是每天都提心吊胆,每天都怕出事情。”刘姨(化名)的女儿抹着眼泪说。由于母亲随时可能发生心慌、晕倒的情况,又可能因房颤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家人从来不敢让母亲一个人长时间独处,刘姨这10年没出过远门,几乎不坐公交车,生活圈就在小区附近。

今年5月初,刘姨和邻居玩牌时突然心慌、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冒冷汗,还呕吐发抖。女儿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再次叫了120将刘姨送到了当地医院,当地医院紧急抢救后,刘姨又一次转危为安。

“医生说,她各项指标都越来越差,再不手术的话,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女儿带着刘姨来到了浙大一院心内科,找到了郑良荣主任医师。

心内科专家团队决定为刘姨拼一把。郑良荣主任医师团队在心脏射频消融领域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曾处理过多例“疑难杂症”。5月18日,郑良荣为刘姨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他将细小的导管从刘姨的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处送入心脏,在三维标测系统的引导下,到达发病位置后,精准定位,释放射频电流,成功将这条异常“电路”切断。原先常年笼罩她的心慌、头晕的症状完全消失,手术后3天,她就在女儿的陪伴下顺利出院,还实现了去西湖走了一圈的心愿。

郑良荣介绍,预激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5%,一般为心脏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部分患者如果发生心动过快,就可能会产生心慌、头昏,出汗,脸色苍白,胸闷等异常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心绞痛。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尽快就医筛查,因为虽然预激综合征本身并不直接致命,但如果合并房颤,就会大大增加猝死风险,需要提前预防。

一旦被确诊预激综合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整,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的劳累,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一定要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王蕊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