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做活水文章 构筑宜居宜业生态圈 杭州开启共同富裕水韵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7-09 07:47:15

杭州日报讯 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无处不浸透着江南韵味、世代匠心;三面云山、城湖合璧,是杭州独特的城市风貌格局。

水,之于杭州,可以说是城市的一半魂。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做活“水文章”,构筑宜居宜业、创业创新生态圈,以“一汪清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水乡共富的新蓝图已在杭州遍地展开。

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 生态环境得到新修复

古村、古道、古埠、古桥串联成网,城中田园的诗画江南美景展现在眼前,西湖区的兰里水乡已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好去处。

过去,它可不是这般光景。兰里片区属典型城郊接合部,由于水系纵横,河湖密布,水流动性小,自净能力差。区内河道一度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如今,经过三年多的区域连片治理,“兰里水乡”积极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环境面貌实现“蝶变”。

这里,首先实现了控源减污,腾出生态空间。紧接着,沟通水系“大动脉”,贯通水系“毛细血管”,水质改善了,生态修复了。同时,河道生态缓冲带区域内建成滨水绿道约12公里,绿地公园、人工湿地、河道、水塘融为一体,成功打造了4A兰里景区,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参观游览。

而位于临平区和上城区的丰收湖水体治理,打造成为既融入古海塘人文历史背景、又展现现代城市风采的湖景公园。两区携手联合推进湖体水生态治理,水质由劣Ⅴ类水提升至Ⅲ类水,鸟类鱼类种群大幅增长。从劣五类水的臭水塘,到景致错落的生态公园,丰收湖已今非昔比,涅槃重生。

在临平区,还有一座“地下污水处理、地上水美公园”的临平净水厂,不仅有效解决了临平城区污水出路问题,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举多得”。在这里,整个污水处理场地和设施全部建在地下深基坑里,污水从进入到最终出水,整个处理过程全部在地下进行。地面上,是水文化主题绿地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观光、健身、休闲的好场所,还成为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里的“网红”打卡点,每年组织数十次公众开放活动,接待参观群众超2000人。获评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第二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共同富裕注入水动能 以水兴旅富民增红利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中门民族村,中门茭白专业合作社“茭白+甲鱼共养”生态循环模式,原先2元/斤普通茭白成为可卖4元/斤的有机茭白,原先养殖甲鱼价格为80元/斤,而这种生态甲鱼价格为180元/斤……这背后,与桐庐县“以水兴旅富民增红利”的水环境整治提升分不开。

桐庐县将治水和农业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等结合,打造了一批治水生态品牌,与此同时,生态引资,促进点绿成金。芦茨、茆坪、石舍村以水为源,累计吸引投资27.56亿元,吸引了33家企业集聚,建成35家高端精品民宿。2021年,桐庐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531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16.61%;乡村旅游直接收入合计16.4亿元,相较于2020年同比增长15.84%。

而在余杭区青山村,借力使力建立水基金,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青山村通过与生态保护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开展了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吸引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等措施,引导多方参与水源地保护并分享收益,逐步解决了龙坞水库及周边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构建了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青山村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态意识提高、乡村绿色发展等多重目标。2021年12月,余杭区青山村被自然资源部推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如今,走进青山村,绿色生态环保元素随处可见。村内已经废弃的小学变身为公众自然教育基地,并开发了数十种特色志愿者服务和自然体验产品,与周边50余所学校和100家企业进行合作,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构建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为杭州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史洁   编辑:陈东
水,之于杭州,可以说是城市的一半魂。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做活“水文章”,构筑宜居宜业、创业创新生态圈,以“一汪清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水乡共富的新蓝图已在杭州遍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