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0多岁大伯热射病急送重症ICU,56岁大哥错把中风当中暑差点延误治疗!杭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些疾病多发千万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2-07-13 06:40:52

今天一大早,杭州的气温就已经冲上了32℃!随着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来袭,杭城各大医院门诊接收了不少因高温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不乏一些病情特别严重的。

杭州市气象台今天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接下来的气温将直逼40℃。盛夏时节,这些疾病都进入了高发期,大家千万要注意。

56岁男子被热到呕吐、抽搐、意识不清 !

70多岁老人省电费不开空调,送进急诊ICU……

高温天,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中暑。这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科就收治了10多例因为中暑被送医的患者,最严重的一位男患者被确诊为热射病,至今还未出院。

急诊科医生潘鋆说,这位患者56岁,是7月10日下午被120送到医院的,“他下午两点多在工地户外作业,突然出现头晕、大汗、呕吐情况,后来又开始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工友赶快叫了救护车。”

当时,患者体温达到41度,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另外还有脏器损伤,包括横纹肌溶解,还有小便减少、肾功能不全、肌酐值达到400 umol/l以上等情况。

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者情况慢慢好转,但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目前还在住院,需要进一步治疗观察。

潘鋆说,热射病多见于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等户外劳动人群和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的人群,比如年老体弱者、儿童、有基础疾病等患者,这类人群要多注意降温防暑。

浙大四院急诊科入夏以来也已经接诊了数十例中暑患者。情况较轻的患者有头晕、脱水反应,简单降温补液后即可出院,但严重的患者出现了抽搐、昏迷、多器官衰竭的症状,需要紧急抢救。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最近几天每天都有热射病的病人。年轻人大部分为劳力型热射病,经过治疗往往能缓解,而老年人大部分为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

“前两天就有一位病人,中年男性,他在户外劳作时突然意识不清、肢体抽搐,送到急诊时发生喷射性呕吐,诊断热射病。后收入中心ICU治疗,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行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积极救治,预后仍不理想,非常可惜……”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硬抗,尽早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尽早转送到医院。

此外,老年人独居要特别注意,很多老年人不开空调,高温天里尤其容易发生中暑。“我们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房里就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了省电费不肯开空调,结果得了热射病,被送到医院,目前还在观察治疗中。”

浙江省中山医院急诊科今天下午也接诊了两例中暑患者,急诊科当班医生王斌主治中医师介绍,两位患者都是男性,一位48岁,上午8点到10点一直在户外工作,10点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回家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下午2点多由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急诊,还有一位39岁的保安,下午出现乏力、四肢酸痛等情况,自行来到医院急诊就诊。两位患者中暑症状相对较轻,医生予以对症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脑血管意外就诊人数明显增多

环比5月份患者数量增加近一倍

夏季高温,脑卒中也进入了高发季节。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医院急诊因脑血管意外就诊人数明显增多,环比5月份,患者数量增加近一倍。

35岁的邵大哥是一名建筑工人,几天前,他同往常一样结束了9个小时的劳动回家,感觉头晕不适,但休息后也不能缓解,于是就近就诊,但除了发现血压偏高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不好,便没有做任何处理,第二天,他又继续回到工地干活。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邵大哥的不适感越发明显。第六天,工友发现他走路的时候右边的腿一拖一拖,催着他休息一会儿。他坐在一旁抽着烟想缓一缓,却突感右半边身体没有力气,于是请假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入院初诊后,又到神经内科专家门诊。

市一医院城北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灏副主任医师发现,此时的邵先生已经口角歪斜,肢体无力典型中风症状,再加上他近10多年的烟酒史,高度怀疑发生了脑中风。头颅MRI+弥散+flair检查也证实了他的判断:左侧枕叶、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急性梗死灶考虑。

张灏将邵先生收治入院,予以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后,邵先生明显感觉症状好转,近期顺利转出院。

无独有偶,56岁的吴大哥也发生了相同的疾病。前几天下午烈日当头,吴大哥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去打理他的西瓜地,没想到才过了半个小时,就热得喘不过气。

他以为自己中暑了,回到家把空调温度打到最低,想着凉快一会儿就好了。可没想到,很快就左半边身体没有力气,口齿不清,左侧手脚基本无法活动,还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

家人发现后急忙拨打120,将吴大哥送到了当地医院,头颅CT未见出血,于是考虑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转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神经内科刘霏医生紧急为吴大哥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以及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但因为送来的时间有点晚,核心梗死面积太大,错失了取血栓手术的良机。

为什么夏季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我国脑卒中的70%,也是目前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炎热的天气会增加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张灏解释,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当人体暴露于高温环境中,需要通过出汗来增加热量扩散,这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扩张,就会造成大脑血流减少。“因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高危人群更容易发生。”

另一方面,夏季很多家庭都会启用空调,而从温度高的室外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人体表血管会迅速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容易诱发脑卒中。

此外,人们的心理也会“中暑”。相关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个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对人体的影响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容易心烦暴躁,而情绪的异常波动也会传导至人体的神经系统,影响人体血压水平,诱发出血或者缺血性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特别当心

“气温每增高一度,心脑血管的发生率会增加17%。”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介绍,高温天,医院急诊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昨天一天,就有十余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入抢救室。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韩楠楠也表示,最近接诊的因高温来就诊的病人中,除了单纯中暑的,大多是有其他疾病,因天气热引起不适的。比如老年患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容易突发晕厥;心血管科的就诊患者也多了,进入高温天后,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

前两天,一位44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胸痛、胸闷、流汗不止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好在送医及时,经过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

“夏季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再加上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特别要警惕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这类直接威胁生命疾病,部分急性心梗的症状与中暑先兆症状相似,若误以为是中暑,未及时就医,往往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夏季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补充水分,少食多餐

夏天喝水不能太快,渴极了猛灌水,运动后猛喝冷饮,都易诱发心肌梗死,宜清淡饮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少吃甜食、油腻等食物。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

2、纳凉时间不宜太长

长时间静坐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回心血流量减少,如果突然起来活动,容易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发生骤减而致疾病发作。

3、做运动前,先活动一下身体

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是污染高峰期,如果一大早去晨练,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应避开过早晨练,改为黄昏时间,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活动,不要锻炼后立刻上床休息。

4、控制好情绪

炎热天气时心情易烦躁,情绪激动,都可诱发急性心梗,所以应当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乐观。

5、冠心病患者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弯腰搬抬重物时,易诱发急性心梗。

来源:橙柿互动   作者:记者 林琳 俞茜茜 金晶 通讯员 方序 朱俊俊 王家玲 李文芳 林杨青 金南星 王文婷 陈瀛   编辑:高明桢
”浙江省中山医院急诊科今天下午也接诊了两例中暑患者,急诊科当班医生王斌主治中医师介绍,两位患者都是男性,一位48岁,上午8点到10点一直在户外工作,10点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回家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下午2点多由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急诊,还有一位39岁的保安,下午出现乏力、四肢酸痛等情况,自行来到医院急诊就诊。”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介绍,高温天,医院急诊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加,昨天一天,就有十余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入抢救室。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韩楠楠也表示,最近接诊的因高温来就诊的病人中,除了单纯中暑的,大多是有其他疾病,因天气热引起不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