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两位快递员接到同一地址的两张订单,分别是头孢和啤酒,这不对劲……两人商量后报了警,一名打算轻生的女子因此获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连续6天没有拿走家门口的牛奶,送奶工报了警,经核实,老人只是生病住院——尽管只是虚惊一场,但网友们还是纷纷为送奶工点赞。最近发生在杭州的这些暖心事,背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义警”。
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从2019年开始,杭州公安机关全面启动“百万义警”工程,组建起一支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并让这些队伍和公安机关一起,共同承担巡逻防范、隐患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多方面工作。这是打造平安杭州的重要一环,也是完善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目前,杭州已组建3600多支“义警”队伍,成员超过121.2万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等都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义警”队伍建设激活了平安建设的“神经末梢”。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在包括平安建设在内的社会治理领域,“人”的因素依然非常重要。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常年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对社会事件的感知极为灵敏。如果能对他们的感知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把他们纳入平安志愿队伍,他们就能成为社情民意的“瞭望点”、安全隐患的“预警哨”、城市文明的“加油站”,筑牢群防群治的平安防线。
当前,我们已经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再加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的链条越来越长,全靠政府大包大揽不太现实。在这种格局下,有效动员基层力量就显得特别重要。建好用好“义警”队伍,调动群众热情,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好办法。这也有助于党和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决策更科学、更精准,最终形成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治、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群策群力“微治理”构筑平安“大格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建设“义警”队伍,为这一经验注入了新的内涵,也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