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晨阳:医路前行,让房颤病人重获“心”生
发布时间:2022-08-24 07:30:29

每日商报讯 不要只做跟随者,我们要去做研究,去创造发明,去把我们的房颤中心建设成为业界的一支标杆。 蒋晨阳 钱塘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从医近三十年,蒋晨阳的职业生涯伴随着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不断发展,也见证了心内科亚专业心脏电生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医路前行,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让更多的房颤病人重获“心”生,是蒋晨阳作为一名医者最朴素的愿望。

1 见到蒋晨阳医生时,他刚刚完成了一台三个多小时的心脏导管消融手术。因为是无射线手术,医护人员不用穿戴沉重的铅衣,蒋晨阳的笑容灿烂,精神头十足,“以前我们都是在射线下做手术的。我们的铅衣防护服曾经重达20斤,手术时长经常达到8小时,被业内笑称为‘神仙才能完成的工作’。”

15年前,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的一句“蒋晨阳你可以”,让蒋晨阳义无反顾地穿上沉重的铅衣走进心脏导管室,专攻心脏电生理学,一步一步将邵逸夫医院的心脏电生理学科,特别是房颤中心逐步发展起来。

心脏电生理学在我国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蒋晨阳在临床第一线见证了这门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据了解,中国有1000万房颤患者,但很多人房颤很久没被发现,最终以卒中或心功能不全等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入院,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蒋晨阳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心血管病常识的普及,“比如房颤,心电图就是最好的监测确诊手段。”

北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南至云贵边疆,数年来他辗转全国几十个省市,帮助当地筹建第一个心脏导管室,并亲自操刀第一台心脏导管消融手术。“如果说一开始我只是朴素地想要当一名好医生,那么随着在从医路上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国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尽一分力,让更多的房颤病人重获‘心’生。”

2 作为一名出色的心内科医生,看诊、手术、科研,常年来蒋晨阳已经习惯扎在医学的单行道上埋头前行。去年11月,蒋晨阳被推荐加入钱塘区知联会,并担任副会长,这让他的生活翻起了小小的浪花。

“知联会聚集了咱们钱塘区各行各业的精英知识分子,我参加了几次活动,交到了一大群朋友。”蒋晨阳形容说,“这个平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另一扇交流之窗。”

他特别提到,钱塘区的杭州医药港、大创小镇等产业平台聚集了一大批生物医药科研院所与创新性科技企业。“比如我在建立大数据库,加强对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结果发现可以提供这样技术支持的公司就是我们邻居嘛。”蒋晨阳表示,邵逸夫医院的临床实践优势,完全可以参与到更宽泛的创造发明中去。

在蒋晨阳心中,“医”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治病,用学到的知识救助、教育病人;第二层是科研,从临床到研究,攻克医学难题;第三层是创造发明,将理论投入应用,推动行业发展;第四层则是成为了不起的医学家,造福人类。

“中国的临床手术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做研究,去创造发明,去把我们的房颤中心建设成为业界的一支标杆。”蒋晨阳认为,在今天,经济、科技、医学的发展已不再是一条条单行道,学科交叉日益明显,新诊疗技术、新治疗理念、新医学模式不断出现。“知识需要碰撞,优势需要互补,我非常期待,借助于知联会这样的平台,不同领域的碰撞能绽放出精彩的火花。”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李如艳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