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在杭开幕
发布时间:2022-11-20 06:59:49

顶尖大咖云集钱塘江畔 奏响肿瘤防治最强音

专家凝聚共识:多维整合让肿瘤防治更精准有力 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杭州日报讯 钱塘江畔,肿瘤防治合力凝聚。

昨日,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杭开幕。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

中国肿瘤学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于2000年创办,是中国肿瘤学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数十万医务工作者、上千万公众及患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合之行”开幕式、高质量主旨报告、医学人文专场和超百场分会场会议,聚焦肿瘤整合医疗、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前沿话题,搭平台、论创新、谋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肿瘤防治力量。

统计显示,521家媒体参与活动宣传,开幕式直播观看达4208万人次,创历届之最。

“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攻克癌症” 多维整合让肿瘤防治更精准有力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每天有约8000人死于癌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我看来,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攻克癌症。”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席樊代明在肯定了CCO大会先行的中国肿瘤学科普大会后,开宗明义直接阐释了肿瘤防与治的内在逻辑——只有多维整合力量,肿瘤防治方能精准有力。

刨根究底探寻肿瘤真正病因、想方设法寻找肿瘤预警或早诊技术、不断反思总结肿瘤治疗……关于肿瘤的探索从未停止。樊代明说,从2017年开始中国抗癌协会做了五件大事:

“第一,建大军——中国抗癌协会从原先5万会员到现在超40万人,专业委员会从原先48个增加到103个,很多在国外学习或国内成长的后起之秀纷纷加入学术队伍,形成了肿瘤防治研究领域强大合力;第二,开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国肿瘤学大会,最多线下参与达3.2万人,盛会规模大、学术质量高、影响力巨大;第三,写大书——我国近40年来没有一本系统全面的肿瘤学著作,协会组织700余位专家编写了《整合肿瘤学》,共672万字,分6卷,重达32斤,这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型的整合肿瘤学专著;第四,立大规——中国肿瘤发病人数占世界的1/4,长期以来中国都是照搬沿用国外的指南规范来治疗,但中国肿瘤病人有许多独特特征,医生在诊断防治上有独到之处,这也是我们编写《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的目的所在;第五,办大刊——我们和国外出版社Spring Nature合办《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整合肿瘤学》),把中国肿瘤治疗的精到之处推广出去,把全球精准诊疗的经验吸引进来,为中国人服务。”

在2022CCO现场,CACA指南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53个瘤种,从“防筛诊治康”五个维度阐述了每个瘤种治疗的独到之处。为了更好地使用好CACA指南,提升我国肿瘤整体诊治水平,中国抗癌协会启动CACA指南医师认证工作,以CACA指南核心知识为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统一考试,考核通过者授予“CACA指南认证专家”称号,并授予CACA认证徽章,认证专家信息将收录展示在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认证专家名录”。

CACA指南认证专家称号代表了经中国抗癌协会行业认证、具有符合最新指南要求的肿瘤诊治专业能力的肿瘤医务工作者,本次大会遴选了认证专家代表到场并为其授牌。随着CACA指南下沉到基层,基层医生可以了解指南、学习指南、应用指南,从而切实提高基层医师的肿瘤诊治水平。

业内顶尖专家分享最前沿成果 中西医结合开展早期胃癌筛查有新突破

今年的CCO大咖云集,包含院士论坛、名家外科专场、学科前沿专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改革、科普大赛等精彩的专业论坛和学术活动,涵盖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探索,囊括内科、外科、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综合治疗及康复医学、安宁疗护等各领域成果。

在院士论坛上,樊代明、王红阳、郑树森、谭蔚泓等院士做了精彩分享,探讨“未来医学的挑战和对策”“肝癌干细胞进展”,揭秘“单个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等,话题前沿。今年大会不仅设置了国际专场,聚焦“一带一路”国家癌症防控合作,同时还有轻松有趣的人文专场,樊代明院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郦波、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以沙龙的方式共同探讨文学与医学的关系。

在主旨报告环节,八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肿瘤学科的前沿命题——

在肿瘤治疗中,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是“三板斧”。当下,随着新技术、新术式不断整合推出,患者能以更小创伤更快恢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带来演讲《NOSES:道中有道》,以翔实的数据和病例分享了微创外科的演变之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分享了《再问微创行不行》,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随着技术精进,即便是进展期胃癌患者也能得到微创治疗。

免疫疗法、靶向诊治是热门的肿瘤治疗话题。上海市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的《CAR-T这事有完没完》、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赵永祥教授的《致癌与治癌的转换》,以前沿视角分析了CAR-T细胞免疫疗法、靶向诊治疗法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关于肿瘤治疗,樊代明有个经典论述:肿瘤用一个方法去解决,容易引起治疗不足,多个方法不加分析一起上则会治疗过度,我们要从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多学科整合诊治,找到个性化的“量体裁衣”方法实现治疗最优化,对病人才是最好的结果。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宝生教授的《局部进展,赢在个体化》演讲,阐释了“量体裁衣”整合治疗方法如何为患者赢得生机。

除了前沿的治疗技术进步,嘉宾还带来了药物研究、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教授作了《耐药克星与智能递药》演讲,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解析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程向东是浙江省胃癌诊治领域学科带头人,他探讨的是《诊治创新,中好or西好》。他认为:胃癌诊治创新,中西整合才是王道。“我国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原因是胃癌早诊率低,只有15%—20%。同时现有的几类胃癌筛查方法检出率不高,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了新突破。”程向东团队曾收集346例胃癌患者和343例非胃癌患者的舌象,初步发现舌象可以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这与中医“舌苔由胃气所生”“脾开窍于口”的理论一致。之后团队进一步研究,初步表明舌苔微生物与蛋白组均能很好地区分胃癌与非胃癌。程向东说,目前基于舌诊的多组学早筛技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团队还开发了用于胃癌早期筛查与诊断的一体化舌象采集分析仪。

“防”和“筛”成为破题关键 肿瘤防治全链条管理中的浙江经验

防、筛、诊、治、康,这五大环节是与会专家开展前沿探索、技术创新的原点。在这一点上,程向东很有感触地说:“大会主题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整合的力量体现在这五要素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他说:“五大环节中,‘诊’和‘治’是医院水平的直接体现,传统的肿瘤诊治,往往在首诊医生接诊后,辗转于不同学科,无法针对同一疾病开展系统的多学科分析。早在多年前,浙江省肿瘤医院就探索以单病种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模式,逐步形成肿瘤诊疗专科与病种紧密结合的综合诊治体系,整合了诊和治两个环节。”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程向东表示:“只靠‘诊’和‘治’提高任一癌种的生存率,获益人群和获益度都是有限的,且各方面成本很高,因此要求肿瘤防治的五大环节须前移,‘防’和‘筛’成了破题关键。”

作为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主要承担着全省肿瘤预防与控制工作。2020年,医院在全国率先推出1600万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五年行动。2020年4月该项目启动,全年总共完成问卷风险评估223.4万人,便潜血试验219.5万人,结肠镜检查14.3万人,总体人群阳性率为19.35%,挽救了无数家庭;2020年底,医院党委创造性提出“百年·百村·百场”肿瘤专项筛查活动,将肿瘤筛查阵线前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今年初,浙江省肿瘤医院组织专家团队每月深入村镇为老百姓做科普,力争三年完成500个乡村的科普宣讲;每个周末,癌症筛查、专家解读送到乡村。

相较于五大环节中的前四点,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受到的关注缺失较大。“病人出院后是否得到科学的营养支持?会不会出现由于知识缺乏而导致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而不自知?病人如何做到活得久、更要活得好?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程向东说,对于病人康复,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了持续探索,以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为例,“无喉复声公益培训班”从2014年创办以来已举办16届,成功帮助500余名因病致哑的无喉患者重获“新声”,不少抗癌明星的励志故事口口相传。今年8月,医院还专门开设了由头颈外科医生、护士、无喉复声培训班志愿者老师以及口腔修复科医师等人员组成的“咽喉功能康复”专病门诊,头颈肿瘤患者关心的术后康复问题都可以在这个门诊中找到解决办法。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四家肿瘤专科医院之一,2019年浙江省肿瘤医院获批牵头建设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程向东表示,此次中国肿瘤学大会在杭召开,对医院来说是一个全新起点,“我们将在全方位推进肿瘤防治全链条管理上、在提升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奋斗路上、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以整合之力答好时代之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王屹峰/文 张之冰/摄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