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孩子喊肚子疼,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然而有时候,吃坏肚子的不是食物,而是一些千奇百怪的东西。
小乐(化名)今年4岁,一个月前就有腹痛症状,在当地医院看病,当做胃肠炎来治疗。可是,腹痛反反复复快一个月了总是不见好,家长这才觉得不对劲,让小乐进一步做了CT检查,提示有消化道异物。于是,前两天,他们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
浙大儿院普外科副主任陈青江副主任医师表示,经检查,这名患儿的右下腹部多发圆形高密度阴影,呈串珠状。结合之前消化道异物病例,患儿应该误吞了类似磁力珠之类的东西。家长这才想起,家中确实有磁力珠,平时都是小乐的哥哥在玩。
考虑到腹痛症状已发生一个月左右,且异物的数量多,就诊当天,浙大儿院便为小乐安排了手术治疗,共取出61颗磁力珠。“由于珠子有磁性,一段段肠子会被吸到一起,从而造成贴合的部分穿孔、坏死。”陈青江指出,手术中发现胃肠道有14处穿孔,虽然都进行了修补,但是她将来得肠黏连、肠梗阻的风险可能会增大。
浙大儿院副院长、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主任医师介绍,截至2021年底,医院共收治磁力珠异物手术患者87例,其中消化道穿孔68例,多为多处穿孔。为此,浙大儿院已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建议对巴克球等磁力珠类玩具增加购买提示。在淘宝App搜索关键词“巴克球”,跳出的搜索条目上明确标注“不适合14周岁以下儿童”。
“孩子天性喜欢探索,尤其是处在口欲期时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里塞。常见的吞食物品有硬币、纽扣、发夹、小玩具、回形针、磁力珠等。有些小玩具的潜在危险性非常大,比如‘海绵宝宝’遇水膨胀后,很容易卡在回盲部(大肠和小肠交界位置),导致肠梗阻;先后吞食两颗或更多磁力珠,可能引起肠胃穿孔或肠梗阻,甚至引起腹膜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高志刚提醒,首先家长要收好那些带有细小零件或体积较小的物品,不要让孩子轻易接触到;如果发现孩子误吞食异物,或者是反复腹痛、呕吐等,要尽快去医院检查。医生认为有自行排出的可能性,可保守观察,通过拍片监测及时了解异物所处体内位置,直到顺利排出,千万不可自行决断。
除了吞食异物,现在正值秋冬坚果大量上市,家长还要警惕气道异物。医生建议,4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吃坚果类食物;并且,不要在喂食时逗弄孩子,他们一哭一笑或是说话间,食物很可能进入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