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性肾病实现“零造影剂”治疗
发布时间:2023-08-16 07:08:33

血管里注入二氧化碳 规避传统碘对比剂毒性

每日商报讯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联合肾脏病科成功使用二氧化碳血管造影,为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了“零造影剂”下透析血管通路开通术。术中,医生向患者的血管里注入了大约20ml二氧化碳气体,最终效果理想,手术十分顺利,实现了肾功能零损伤。

血管里注入二氧化碳,清晰显示狭窄病变

杭州的李先生(化名)今年50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脏病5期(晚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1年,因超声提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治疗。入院时,其肾功能检查异常。

“李先生动静脉内瘘狭窄,有明确的手术指征,需要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但他患有慢性肾脏病,保护残余肾功能十分重要,而常规血管造影使用的碘对比剂会加重肾功能损害。”该院介入医学科刘涵博医师表示,为了避免肾功能损害,团队最终决定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显影剂进行手术。

血管内可以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吗?面对患者家人的疑惑,刘涵博介绍,室温常压下,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20mL氮气,所以空气不能注入血管内。血管造影中使用的高纯二氧化碳,其溶解性是氧气的28倍,在血液中高度可溶,30ml二氧化碳血管造影剂量在30s-60s内可完全溶解并经肺部排出,且不会导致气体栓塞。

之后,在多科室会诊下,医生为刘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术中,采用二氧化碳血管造影,狭窄病变血管被清晰展现,在影像引导下,团队完成了血管通路开通。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实现了肾功能零损伤。

不过敏、无肝肾损害,二氧化碳造影优势明显

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陈骏主任医师介绍,我国现有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在终末期肾病阶段,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AVF出现血管狭窄时的诊断金标准。然而,血管造影中常规使用的碘对比剂具有肾毒性,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恶化。

而与碘造影剂相反,二氧化碳分子量低、比重小,密度低于周围组织,因此可以形成对比而显影。二氧化碳作为阴性对比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其无毒性、无抗原性的特征,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和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目前,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技术仅在国内少数中心开展,尚未普及。凭借多学科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撑和医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介入诊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二氧化碳不断应用于静脉系统和膈肌以下动脉造影,已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马梦迪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