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旬大伯下地干活后心慌气急,差点丧命
发布时间:2023-09-06 07:04:35

接触就可能感染,农忙时节需警惕钩体病

每日商报讯 正值农忙季,60多岁的傅大爷(化名)和往常一样下农田干活。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一趟出门,他差点把命给丢了。

这天回家后,他感觉全身发冷、乏力,一量体温发烧了,于是自己去药店买了点药吃,但几天后并没感觉好起来,反而出现了心慌、胸闷、气急。家人忙带他去附近医院,这时傅大爷已经出现了血压低、痰里带血等症状,转到市级医院时,他呼吸越来越急促,甚至开始神志不清。

情况危急,医生立即给他气管插管,并转送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入院时,傅大爷已经昏迷,急诊检查后发现,他全身多个脏器都出现衰竭,病情危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立即收治进重症监护室。

从发烧到命悬一线,病情进展速度相当之快,医生从各个可能的突破口入手分析,终于从患者血中查出了罪魁祸首——钩端螺旋体。CT发现,其两肺弥漫性改变,医生通过气管镜吸出了大量血性痰。最终,傅大爷被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

肺出血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极其凶险,死亡率非常高。幸运的是,通过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他熬了过来,病情好转,两肺弥漫性改变明显好转,之后,顺利转到了普通病房。

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陈文燕医生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中的致病螺旋体引起,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结膜传播。钩体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的水稻收割期间,农民发病率较高。带菌的鼠类、猪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这些动物的排泄物会污染稻田等环境,人接触被污染的水或环境后,可通过皮肤与黏膜感染,如果直接与带菌动物接触也有可能会感染。

大多数人感染后是轻度或无症状。一般急性期持续约1周,特征为突然出现发热、寒战、肌痛(尤其是小腿和腰部)以及头痛,可伴全身乏力和淋巴结肿大。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黄疸、肾衰竭、肺出血、休克等严重表现。肺出血是钩体病的严重并发症,一旦中招,致死率高达50%-70%。

那么,该如何防治钩体病呢?陈文燕表示,大多数钩端螺旋体感染呈自限性,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另外,需要积极控制传染源,特别是要做好灭鼠工作;干农活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雨靴等。如果出现意外暴露的情况,如被老鼠咬伤,须立即清洁消毒伤口并就医。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李文芳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