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们让安宁疗护从医疗机构走向社区居家
发布时间:2023-12-06 07:14:29

成功守护百岁老人生命末期和最后心愿

每日商报讯 “多亏浙江医院安宁疗护专家团队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指导,让我的老母亲如愿吃到了外孙的喜糖,实现了她最后的心愿。”上周,单师傅特意前往浙江医院灵隐院区,为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送上锦旗,由衷表达谢意。鲜红锦旗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专家团队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指导

百岁老人离世前如愿吃上外孙的喜糖

单师傅的母亲魏奶奶是位百岁老人,之前因肺部感染1个多月,出现了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老人不愿在冰冷的病房和机器一起度过,坚决要求回家,这也让家属陷入纠结——是留院治疗,还是落叶归根?

全家人商量后,决定尊重老人的想法,于11月初出院回家。此时,单师傅想到了家庭签约医生十五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操丽惠站长。“奶奶的情况,可以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操丽惠得知魏奶奶的情况后,立马联系上杭州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和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的专家。

11月8日,省市专家上门查看了魏奶奶的情况,发现老人已多日食欲不振,基本不吃东西,虚弱地躺在床上,身心状况非常差。专家们了解到老人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想吃上外孙的喜糖。

据了解,魏奶奶外孙的婚宴设在11月12日,专家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老人可能熬不到那天。根据现场诊断评估,浙江医院副院长、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主任陈新宇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与操丽惠在11月8日深夜,召开了第一次线上会诊,制定了安宁疗护方案。“我们根据当时患者的生存期预估情况,充分尊重其意愿,尽可能减轻她痛苦,完成她的心愿。”陈新宇说。

根据疗护方案,操丽惠为老人进行营养补充及对症治疗并和陈新宇团队保持实时交流,两天后奶奶的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精神多了。同时,街道社区老龄工作者、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等,也做了大量工作,联系修脚师为魏奶奶上门剪指甲,指导家属进行一些相对轻柔的按摩康复护理,给予老人心灵慰藉。

“妈妈,喜糖带回来了,你尝尝!”11月12日,单师傅喝完外甥的喜酒回家,第一时间将喜糖送到老人的面前。魏奶奶点点头,露出久违的笑容。

11月18日,101岁的魏奶奶安然离世。她的家人对安宁疗护团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单师傅说:“本是焦头烂额的日子,是你们让老人最后的时光变得安心从容,她离开时实现了心愿,我们也没有遗憾了。”

浙江医院牵头

培养基层安宁疗护专业力量

魏奶奶的事例是居家安宁疗护暖心故事的一个缩影。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如何让疾病终末期患者更有尊严?

陈新宇指出,安宁疗护不是简单的临时关怀,专业性要求极高。具体来说,医疗上通过减轻疼痛、控制症状、营养支持等手段来维护生命,但并不是让临终患者被动接受无效的抢救、治疗,而是让他们病而少痛,帮助患者与自己达成和解,实现最后的人生心愿,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同时,安宁疗护也为家属提供了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既减轻了患者额外的痛苦,也释放了家属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压力。最终让逝者有尊严,让家属得安慰。

作为老有康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落叶归根”传统观念影响下,安宁疗护服务已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基层社区和居家。为培养全省安宁疗护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全省安宁疗护的服务体系,2022年4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成立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挂靠在浙江医院;同年9月19日,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正式揭牌,并举办第一届浙江省安宁疗护市级师资培训班。据悉,通过一年来的运行和实践,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已建立起培训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医疗机构和安宁疗护人员需求,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并培育医疗社工和志愿者队伍,让安宁疗护团队力量更为强大。

安宁疗护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诠释了医学的价值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陈新宇表示:“社会各界所做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经历生命最后一程的患者‘安乐活’。下一步,我们计划根据省市现有的安宁疗护病房建设情况等,制作安宁疗护服务分布地图,普及相关理念和服务信息,让更多人的生命得到善终。”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郭俊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