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大二院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攻克疑难肿瘤疾病
发布时间:2024-04-19 08:00:00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是指多个相关学科的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定制诊疗方案,并且跟踪和调整诊疗方案。现如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已成为各大医学中心攻克疑难复杂疾病的新型诊疗模式。

2024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正逢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启用三周年之际,从4月9日起,都市快报联合浙大二院连续推出“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攻克疑难肿瘤疾病健康科普直播系列”,浙大二院五大MDT团队做客浙医在线直播间,和大家聊聊疑难肿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并在线解答网友们的问题。

专家们讲了哪些精彩“干货”?快报记者为大家一一梳理。

大肠外科MDT团队

肠癌肝转移并不意味着“死刑”

多学科的团队作战非常关键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李军主任介绍,晚期肠癌往往容易转移到肝、肺、淋巴结等部位,而绝大部分的晚期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但肠癌肝转移并不意味着“死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患者,通过MDT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利用各类手段进行个体化治疗。

最早在没有MDT之前,肠癌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概在个位数,随着多学科诊断的发展、药物的不断创新、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现在肠癌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35%-40%。

肿瘤内科袁瑛主任介绍,对于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多学科的团队作战非常关键,每个学科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放射科就像一个侦察兵,发现敌人的位置、大小、状况;大肠外科的工作主要是控制原发灶;肝胆胰外科负责转移病灶的治疗;肿瘤内科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全身系统治疗……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肝胆胰外科周波副主任医师介绍,“对于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我们要尽量保障残肝的体积,如果病灶在表面,那通过手术直接切掉损失会比较少,但如果位置很深,就像西瓜子一样,那通过外科手术的切除,势必会伤及瓜皮和瓜肉。”此时,射频消融治疗就可以发挥优势,即在B超的引导下,将一根“针”插入病灶,然后通过加热,像“煮鸡蛋”一样把病灶给“烧熟”。除了药物、外科手术、射频消融,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工具箱”里还包括立体定向放疗、肝脏动脉灌注等等。

从前期的诊断、治疗到后期的随访,精准的评估是治疗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肿瘤位置是否适合外科手术?治疗后肿瘤有没有完全消失?有没有复发?……这些都要通过影像片子去破解。放射科王六红副主任医师介绍,“每种治疗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影像学表现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精准掌握,否则就可能造成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错误的治疗方案。”

肝胆胰外科MDT

只有10%-20%的胰腺癌患者适合手术

将胰岛移植与胰腺手术相结合

是治疗胰腺癌的新手段

肝胆胰外科严盛主任介绍,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因为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等特点,且缺乏适当的筛查方法,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伴有近处侵犯或远处转移,无法进行手术根治,仅有20%-30%的患者适用于手术治疗。而且,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进展的胰腺癌患者,常规放疗和化疗治疗效果不佳。

肿瘤内科胡涵光副主任医师说,所有的胰腺癌都需要化疗,手术配合化疗可以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对于完全无法手术的患者,就需要内科治疗,目前增加靶向、免疫治疗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

胰腺癌可以早期筛查吗?比如日常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吗?

放射科陈英副主任医师介绍,胰腺癌就属于典型的不适合做早筛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位于脊椎的前方,胃的后方,处于身体里很深的位置,旁边均是重要的身体结构,B超影像有胃和结肠遮挡,常规的体检确实不易发现胰腺肿瘤。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如果年龄超过40周岁,建议有选择地行胰腺磁共振或超声胃镜检查。

全胰腺切除后,患者将彻底失去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需要终身补充胰岛素和消化酶。严盛主任说,将胰岛移植与胰腺手术相结合是治疗胰腺癌的新手段,最大的难度在于胰岛的分离和纯化。所谓胰岛移植,就是将胰岛从胰腺中分离出来,移植到患者体内,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内分泌科康英秀副主任医师说,68%的胰腺癌病人是有糖尿病的,部分胰腺癌病人是以新发糖尿病为主要症状。胰岛移植其实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最早就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随着手术方式的改善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胰岛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术后血糖控制是否稳定,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是胰岛回收的重要意义。

炎症性肠病MDT团队

炎症性肠病导致的肠癌更棘手

不要一听到手术就害怕

消化内科陈焰主任医师说,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如任其自然发展,可能发生肠梗阻、穿孔、瘘管形成、癌变等并发症。而且,炎症性肠病导致的癌变和普通的肠癌相比,更难发现,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发生转移。

炎症性肠病发生癌变的情况下,手术方式会不会更复杂?

大肠外科廖秀军主任医师说,大家不要一听到手术就害怕,现在治疗外科的技术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很多消化道手术都是微创的,比如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肚子上打几个孔,恢复起来还是比较快的。很多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因为恐惧心理一直拖着不敢手术,比如克罗恩病患者,本身营养状况和身体状况都会差一些,通过微创手术的“温柔一刀”,他的恢复速度和普通的肿瘤患者其实是差不多的。

如何判断炎症性肠病是否发生了癌变?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许晶虹说,IBD就是长期的、反复的炎症刺激再到异型增生再到癌,炎症本身就会导致细胞和腺体的不典型,与肿瘤的不典型性较难区分。IBD的癌变有一个特点,它的异型性不是那么大,但可能已经浸润得较深了,很难识别。病理作为炎症性肠病癌变诊断的金标准,很多时候需要多学科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内镜、影像学、用药情况等,取检标本也要系统性规范性。这是一个非常严谨和复杂的过程。

放射科主治医师沈可人说,在放射检查中,普通的肠癌往往是孤立性的肿块,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放射图案背景会很杂乱,要在这种画面中找到异常的早期肿块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炎症性肠病癌变的病灶不论肉眼还是内镜都很难发现,如果癌变后再治疗难度会更大。

淋巴水肿专科护理MDT团队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以预防和管理为主

18条实用建议请收好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造成患者上肢长时间的不适感,影响活动能力,严重的会导致患侧肢体功能丧失。浙大二院肿瘤专科护士吴琳珊介绍,淋巴水肿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如果不处理会持续恶化,而且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比如纤维化、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丹毒)、淋巴漏、慢性肢体溃烂等。当患者的上肢臂围发生变化,活动受限,上肢、乳房、胸壁肿胀等情况,这些都是淋巴水肿的早期症状,要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浙大二院乳腺外科倪超副主任医师介绍,乳腺癌患者手术除了乳房本身的处理,腋窝也几乎难以避免要接受淋巴结的活检或者清扫,破坏淋巴管后,会影响整个上臂的淋巴回流,从而导致淋巴水肿。随着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进步,如今对于伴有或者怀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优先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将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癌细胞杀死,再做手术,尽可能减少淋巴结清扫的概率,从根本上减少甚至避免淋巴水肿的发生。

淋巴水肿以预防和管理为主。浙大二院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护士长郑海燕介绍了18条标准,特别提醒要避免做增加患肢阻力的剧烈重复运动,如擦洗、推拉;尽量避免患侧手臂搬动重物,减少日后发生淋巴水肿风险;若发现手臂变红、异常变硬或水肿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浙大二院康复科竺佳晟主管技师介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需要进行综合消肿治疗,主要分治疗期和维持期两个阶段。治疗期需要到医院密切随访治疗,包括皮肤护理、手法引流、加压包扎、功能锻炼。维持期主要是居家自我管理,做好日常的自我淋巴引流,尤其要注意戴好袖套。

乳腺外科MDT团队

怀孕前一定要对乳房做个全面检查

乳腺癌患者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乳房

浙大二院乳腺外科主任陈益定介绍,女性怀孕哺乳期内乳房出现生理性增大,乳房中发生肿瘤包块也不易于发现,或者误以为是乳腺炎而延误诊治。对年轻女性来说,孕前做一个全面的乳房体检十分重要。备孕期建议做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自身乳房的基础情况,以便在妊娠哺乳期可以有所参考、对照。比如怀孕前后,看看乳房有没有可疑的结节出现,也可观察怀孕后这些结节的发生变化。

如果孕期发现乳腺癌怎么办?产科主任王利权介绍,一般来说,在孕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策略是终止妊娠,避免因妊娠时间很长而延误肿瘤治疗;如在孕中期或者孕晚期发现患乳腺癌,则需要综合根据肿块情况和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的方案,不一定必须终止妊娠。孕中期是胎儿状况比较稳定的时期,接受手术和化疗也是比较安全的。临近预产期的还可以尽快提前剖宫产,待宝宝安全生产后,再进行治疗。综合治疗策略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肿瘤分期、孕周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共同决定。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滕志华说,肿瘤如果侵犯胸壁,需要在彻底切除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减少创伤。术中需仔细分离粘连组织,用金属钛板重建,用背部的肌肉和皮肤来为患者重建胸壁。

妊娠期或哺乳期的乳腺癌患者,基本上都是处于育龄期的年轻女性,是否能保乳对她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整形外科主任医师胡学庆介绍,保乳手术能获得更好的乳腺外形,保持女性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女性术后自信,减少对心理的创伤和打击。对于无法保乳的女性,也可以通过假体或自体组织进行乳房再造手术,同样能很好地恢复乳房外形。

有需要的患者,可关注“浙大二院”微信公众号、“浙大二院发布”微信公众号、浙大二院App等挂号平台,选择相关专科团队就诊,经医生评估后组织MDT会诊。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林琳 通讯员 方序 陈丹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