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精神文明创建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一个女狱警家庭幸福的秘诀——记省文明家庭丰晓莹家庭
发布时间:2021-04-01 14:46:15

从警17年,从余杭区刑侦大队到拘留所再到看守所,丰晓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练就了一身本领。而背后支持她的,是一个强大的家庭后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之家,有百分百理解包容她的丈夫、两个乖巧懂事的儿子,还有一位不遗余力支持女儿工作的民警父亲。2020年,丰晓莹家庭先后获评余杭区十佳最美家庭、杭州市最美家庭、浙江省文明家庭。

“无论何时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人”

看守所里的被监管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女性被监管人员,她们敏感、复杂、个性独特,要帮助她们改过自新,重树生活信心和勇气,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作为管教民警,丰晓莹以人性化的执法和女性细腻的情感,坚守在这个拯救失足者心灵的岗位上。

在她看来,看守所的工作无疑需要更多的耐心与付出。所以,丰晓莹把监所当成教育、感化、挽救被监管人员的特殊学校,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在了监区。“一个警察家庭,除了对小家关爱,还要有对社会、对国家的大爱。”这是丰晓莹和丈夫相识10年,结婚9年以来不变的共识。

婚姻生活不比恋爱时的浪漫,总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但两口子很少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嘴。

“认识我之前,我先生没有接触过警察这个行业,所以在他的认知里,我是什么样的,警察就是什么样的。”丰晓莹说,“他是一个质检工程师,平时工作也非常繁忙,但他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从来没有抱怨过我的工作,相反只要组织上需要我,无论何时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人。”

“点滴之间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去年年初疫情来袭,看守所启动战时封闭轮替勤务模式,原定是封闭轮替15天,但因疫情严重又增加到了25天。当时,身在看守所的丰晓莹往家里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是已经连续十几天没见到母亲的两个孩子。

看到两张充满期盼的脸,丰晓莹满是愧疚地告诉他们,妈妈不能按照原定时间回家了。可是孩子们没有哭闹,反而跟她说:“妈妈你在单位要乖哦,要好好工作哦。”

这是丰晓莹平时教育孩子时常说的话,如今在电话那头的孩子却学着她的语气安慰她,这让丰晓莹既感动又欣慰。

孩子乖巧懂事,丰晓莹把功劳都归功于自己的父母。

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忙,丰晓莹会把孩子托付给年近七旬的父母照顾。“我父亲是一名退休民警,他宠爱孩子,但绝不溺爱。”丰晓莹说,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5岁,正是顽皮的年纪,父亲会把警员的职业道德融入日常生活,来教育约束孩子。

“这也是我的教育理念。”丰晓莹说,“我相信点滴之间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虽然丰晓莹的家庭有不少的“无暇顾及”,但这个家庭却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爱与支持。无论未来遇到什么,一家人都会不忘初心,相濡以沫,共同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丽娟 白赟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