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前不久,萧山区农村文化礼堂“百年初心、百堂共庆”系列活动暨2021年“文化惠民”活动在戴村镇佛山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偌大的活动空间、特色的乡土文化,让佛山村文化礼堂成为焦点。事实上,像这样的文化礼堂,在戴村共有21个,已实现了村社全覆盖。
农村文化礼堂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戴村镇的文化礼堂从零到全覆盖,足足用了八年时间。2013年,尖山下村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儿,村两委干部并不畏难,而是铆足干劲,将“文化”作为特色亮点,发动身边村民,千方百计挖掘和收集了大量村史资料,深入梳理村庄历史文脉,建起了戴村首个农村文化礼堂。如今,尖山下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五星级礼堂,其“马灯尖山下、亿年火山下”的村文化品牌也成为戴村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戴村镇地处萧山南部半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并富裕,早些年甚至连村委办公室都很破旧简陋。随着尖山下农村文化礼堂的“一炮而红”,不少村社干部也“跃跃欲试”,奈何既没有场地,也没有资金,怎么办?借助乡贤力量,实现祠堂和礼堂融合发展,成为戴村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如,三头村在村祠堂基础上,通过乡贤和村民募捐形式,筹得了1200万元钱,既翻新了祠堂,也打造了高标准的文化礼堂,解决了场地和资金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不愿建’‘不能建’到‘盼着建’‘想着建’,这背后折射的是文化礼堂从‘建’到‘管’的发展跃升。”戴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各村礼堂建设逐步成熟,民俗文化活动愈加丰富,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良好氛围,礼堂真正成为村民寄托精神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礼堂“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2019年,戴村在全省首创“文化管家”社会化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打造以文化礼堂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新模式。如今,戴村各村社在挖掘村庄文化基础上,均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文化队伍,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展”。“文化礼堂点燃了农村文化复兴的种子,今后还将成为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戴村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