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精神文明创建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她用500多个日日夜夜,书写援疆深情——记省文明家庭任康平家庭
发布时间:2021-05-28 10:47:31

“不援疆,不知道家国情怀;不走进阿克苏的村级学校,不理解坚守在边疆教学一线的乡村教师们的艰辛……”

从杭州一路向西,4600公里外有一处大漠戈壁,叫阿克苏,是闻名遐迩的冰糖心苹果之乡,也是任康平援疆支教一年半的地方。

她是杭州市采荷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2018年8月,作为教育部首批“万名支教教师”中的一员,任康平开启了500多天的援疆支教之路。

一起来听听省文明家庭任康平家的故事,舍家报国的背后,更有另一半的付出。

离疆不离心,架起横跨东西的连心桥

初到之时,任康平肩负的工作是补充阿克苏市的教研力量,协助筹备、建立教研中心,并没有被安排上课。但得知阿克苏市十五中七(1)班没有英语老师的时候,她主动请缨给孩子们上课。

“我至今都记得第一天上课时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援疆支教’四个字的意义在那一刻驻留在了我的心底。”她说。

每周,任康平基本要下乡四次,去各所中小学听课评课,组织大量教研活动。最远的一所村小,开车单程要花一小时,下乡回来错过食堂饭点是常有的事。

一年半时间里,任康平走遍镇村级76所中小学,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交流近70场次,听评课100多节,一对一帮扶教师达70多位。经她指导的13名阿克苏市英语教师在地区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10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以前,我觉得老师就是教书育人,而援疆支教之后,我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说,“扶贫先扶智。除了‘教书育人’,教育应具有更大的格局。”

离疆不离心,圆满完成援疆支教任务返杭后,任康平仍时刻关心着阿克苏部分教学资源匮乏的一线教师、农村教师们。她通过网络授课方式进行指导,继续源源不断为阿克苏输送杭州优秀教学资源。

去年10月,任康平作为杭州市最美家庭代表,带着采荷中学的爱心捐款现金1万元,回到了日夜思念的阿克苏,捐赠给阿克苏喀拉塔勒镇英阿克艾热克小学。今年1月,她又代表采荷中学向其捐赠了5000元义卖善款。在她的努力下,这两所学校已经架起了横跨东西的连心桥,“以后每年我们学校都会定期捐赠爱心给当地学校。”

舍小家报国,家庭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和许多人一样,从报名支教到正式出发的这三个月里,任康平也曾陷入深深的纠结。“我打了无数个电话,向朋友、同事和家人咨询,最不放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她还牵挂着家里,父母年纪都大了,万一生病有个头疼脑热怎么办?虽然儿子已经读大二了,可毕竟远隔数千里,做母亲的那份牵挂永远都会在孩子的身上。最终,是丈夫龚哲民的一句话打消了她所有的顾虑——“你放心去支教,家里一切有我。”

龚哲民以前也是一名教师,曾是任康平的同事,后来才从学校辞职,自己创业办厂。所以对于妻子要去援疆支教,他十分理解并支持。谁知,任康平刚去支教不久,家里公公突然病重。她当时担心得不行,而龚哲民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受母亲影响,儿子也一直热衷于投身公益事业。

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身体力行,是任康平家庭的最闪光之处。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任康平家庭舍家报国,谱写了新时代向上、向善乐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吕烨珏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