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精神文明创建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新晋的百次献血者姜有松: 献血是一颗善心的延续
发布时间:2021-11-24 14:34:10

富阳日报讯 姜有松今年47岁,灵桥镇光明村人,在建筑工地工作。原本默默无闻的他,前段时间突然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因为他成为今年富阳唯一一位新晋的百次献血者。截至目前,姜有松累计献血118次,献血总量达32000毫升。

“抛”下工地的工作去杭州献血

初中毕业后,姜有松听从母亲的劝说当了泥水匠,但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当,后来做过铝合金、搭过钢结构,最后选择了建筑行业。“这么多年下来,焊接的活会干,其他体力活也会干。”姜有松说,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不过没想过献血的事,直到2005年母亲生病才接触献血。

那一年,姜有松的母亲64岁,查出是胃癌晚期。看着母亲与病魔抗争的痛苦表情,他恨不得将自己的胃换给母亲,让她延长生命。由于后期母亲时常要输血,他从医生处了解到,若是他去献血,母亲可优先使用血库中的血液。姜有松说:“换胃都不怕,献血怕什么。”当时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母亲养育他们五个兄弟姐妹的不容易,他就马上前往商业城找到献血车,献了400毫升血。

之后,姜有松保持每年献两次全血的习惯,即便母亲过世后也没有改变。献血次数多了,他逐渐听说了献成分血的事。“献全血需要间隔半年,献成分血只需间隔半个月。”他想着:自己身体这么健康,为什么不多捐献几次,帮助更多的病人呢?于是,2011年左右,他开始频繁地赶往杭州捐献成分血。“工地上的工作还算自由,有些不急的活儿可以放一放,要是遇上下雨天就休息了,所以我都会算好献血的时间间隔,到时间了就坐公交车到杭州去献血。”现在因为疫情影响,姜有松基本不会接杭州市外的工作,这样献血更方便了。“每次去杭州,早上8点左右从家里出发,花3个小时倒4趟公交车到省血液中心,献血过程大概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之间,结束之后再返回灵桥家中。”有时,因一些突发状况,导致姜有松错过了富阳南站回灵桥的公交车,他只能花40元钱租个车回家。

这件花钱又费时的事,姜有松却干得很开心。

这是40年前一颗善心的延续

曾有朋友当着姜有松的面问:“你放着钱不赚去献血,到底有什么目的?”姜有松觉得好气又好笑,直说对方思想觉悟不高,总以金钱衡量一切。其实,他知道,村里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朋友一个。如果一定要深挖背后的原因,他认为与4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有关,而献血就是那一颗善心的延续。

那时,姜有松7岁左右,跟着大姐到富阳街上看《少林寺》电影。电影结束后,大姐走进一家理发店烫发,可他稍不留神便看不见大姐了。换成其他孩子,可能会惊慌失措地哭着找姐姐,姜有松的反应却很镇定,直接转身朝秋丰的阿姨家走去。他记得走到半路,有一位40多岁的大叔推着双轮车走过来,问他一个人要去哪里。原来是大叔见他有些走不动路了,好心上前询问。得知他要去秋丰,大叔就立即让他爬上双轮车,将他送到阿姨家,途中还给他买了一瓶汽水喝。姜有松至今还记得那个汽水的味道。

“40年过去了,我还时常会想去找那个大叔,谢谢他当年的好心,但什么信息都没有。”姜有松猜测,大叔应该是从农村到城区批货的,很有可能是农村开小店的人。仅凭这些信息几乎无法找到大叔,他只能默默地将这份善心继续传递下去,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在他的带动下,大哥、大嫂、侄子都加入了献血队伍。

近两年,姜有松开始承包一些小工程,收入增加了不少。他一方面想尽快造个新房子,娶妻生子,另一方面还想继续进步,加入中华骨髓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他早有入党的想法,但感觉自己不够资格,也担心人家说他献血有目的,始终不敢说出这个想法。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俞群燕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