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精神文明创建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我们的价值观——和谐】从“社区”走向“邻里”
发布时间:2021-12-13 08:05:00

《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一句古语道出了传统中国对邻里关系的认知和期待。

和谐邻里关系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型社区的邻里关系,既简单又复杂。

现代社区共同体具有“文化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两层属性,因而,越来越多特性各异的城市社区,以“新型邻里关系”为内核培育文化层面的归属感、治理层面的参与感,既有人文关怀又不失理性之美,塑造和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探索并建构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邻里关系。

缤纷未来社区:幸福都在家门口

即便上午邻里节的活动已经结束,11月29日下午,滨江区西兴街道缤纷未来社区会客厅依然不缺人气——屋外,几位大伯正惬意地晒着太阳聊着天;屋内,小朋友们做着“DIY”,年轻人对着电脑码字,还有几位阿姨围着小圆桌,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商量什么“大事”。

缤纷未来社区会客厅,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心目中的“明星馆”,有事没事就上这里来坐坐。

“红”的不单单是会客厅。

自今年10月15日,缤纷未来社区开街试运行后,会客厅、城市书房、食堂、卫生服务中心等各大场景纷纷落地,原本“各管各”的七甲闸、星民、水电社区居民,联建成了一个新的社区——缤纷未来社区,在此生活的居民,也开始了新的“一体化”的幸福生活。

新朋友

缤纷未来社区,是由七甲闸、星民、水电三个传统社区围合而成的。跨社区联建,这种方式在浙江省都属先例。

“这些小区本身离得很近,而且管理也有重合,比如缤纷东苑住的居民,既有星民社区的,也有七甲闸社区的,在社区提升改造时需要协同。”缤纷未来社区联合党委书记王小红向记者解释了联建的初衷,她说,如果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分开改造,那么即使可以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物理空间并不能得到最大的集成效果,居民的便利程度也不会特别高。

今年4月,联建项目正式启动;10月,缤纷未来社区开街试运行。

新的街区整洁美观、建筑外立面崭新统一,道路绿化、休憩设施一应俱全,居民走在街上,犹如逛着公园。

最大的改变,来自居民的体会。

“我在会客厅交到了好几个朋友,现在我基本上天天来。”今年81岁的徐伍宝,以前在七甲闸社区是位“孤独的徐大爷”。天气好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搬上自己的随身小板凳,到社区门口、菜市场附近找人聊天。而现在,社区会客厅简直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无论晴天雨天,他都会过来,而且总能碰到他的“新朋友”,或一起喝茶聊天,或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

一体化

来办理退休关系转接事宜的方阿姨是原七甲闸社区居民,而接待她的则是星民社区的工作人员。

“以前我们三个社区分了三栋办事楼,各个社区居民分开跑。整合了之后,我们安排了18个社工在‘一滨办’办事窗口进行轮岗服务。在这个窗口,全体缤纷未来社区居民可以办理各类民生事项。”王小红介绍,无论是建设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还是打造未来社区,社区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提升居民获得感。通过实施“街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缤纷未来社区对3个社区、5个小区的办公场地、裙房商铺等空间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再利用,并通过腾挪、改造等方式增补公共服务配套,促进邻里来往,让街区更有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同时,整合行政、物业管理职能、人员、设施设备,打破部门“距离壁垒”,为未来社区治理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高质量服务和保障。

个性化

“一体化”并不代表没有个性。怎样解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社团、数智建设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以前没机会打,有了社团和球场后,群里喊一声就可以找到其他社员一起打。”家住缤纷北苑的胡月花是个羽毛球爱好者,今年9月,缤纷未来社区成立羽毛球社团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入了社。

除了羽毛球社团,缤纷未来社区还成立了篮球社、咖啡社、书画社、舞蹈社等10个社团、21个社群。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图书馆、家门口的健身房、家门口的“科技馆”、家门口的“成长驿站”……

为了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缤纷未来社区还打造了连续、趣味的平安通学路,通学路全长1.5公里,涵盖丹枫小学、奥体小学两所学校,通过物理分隔、标线提示等手段,明确或拓展步行空间,并借助志愿者、沿街商铺的力量,为通学路保驾护航。

此外,结合互联网出行数据、公交出行数据、线上线下问卷调研数据,精准分析缤纷未来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出行热点分布、出行时间,开通3条定制公交线路,改善缤纷未来社区居民上下班通勤、求学、就医等出行痛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场景应用和公共管理服务,并结合社区新居民和老居民的兴趣爱好,把社区文化做延伸,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丰富的活动,让邻里关系更融洽。”王小红说。

天新社区:“三驾马车”联动治理的探索之路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合称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然而,长期以来三者之间定位模糊、职责交叠等,导致物业管理中职能缺位、错位等情况频频出现。

上城区笕桥街道天新社区,就曾经有过许多坎坷。天新社区下辖的红街公寓小区自2009年交付使用,可从2010年开始,部分楼幢内公共区域的墙面砖开始剥落,此后情况逐年加重,并出现了瓷砖脱落伤人事件,这成了居民们的“心头病”。同年起,红街公寓的居民们也开始了漫长的“治病”经历。

这期间,红街公寓经历了维修资金没着落、开发商“跑路”、业委会“真空”、舆论压力过大以及协调困难等各种状况,历任三届业委会都没能真正推进。

“我们只是想把墙面砖修修好,为什么就这么难?”红街公寓的居民们多少次来到社区,要求解决这个问题。

转机 党建引领、志愿者加持,维修工程正顺利推进

终于,事情迎来了转机。

2020年12月第四届业委会成立。在社区的指导下,新成立的业委会成员7人中有6人是党员,并且党组织关系都在社区。“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各类组织,能动员更多居民群众,激发正能量,提高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度。”社区对新一届业委会期待满满。小区的议事规则重新制定,墙面砖维修工程再一次重启。

没有钱怎么办?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党员志愿者中有会贴瓷砖的专业人士,如周根华,主动免费承担起贴瓷砖的工作,凭其一己之力,就修复了近500块瓷砖。在社区党总支引领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施工方案决策、采购还价、监督……由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党员、社工全程参与,每个单元公共区域墙面砖脱落的统计、需要多少费用,尺寸多少、数量多少,已经形成表格,可以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出台了一项特别温暖的政策——在2020年参与过社区防疫的志愿者和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家门口的墙面砖,由社区承担维修费用。“这一方面是回馈一起参加防疫的志愿者们,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新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的公共建设中来。”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叶平说。

目前,整个小区一楼大厅和地下室的维修,正顺利推进中。

数字化改革 遇事不决,点开“小区码”

事实上,信息对称、公开和及时反馈、沟通,是社区议事协商和事务决策的基础。最近,“小区码”的上线,让天新社区又多了一条议事渠道。

“大厅和负一层的脱落瓷砖已开始修复。昨天,大大小小共修复30块。从修复的程序看,师傅是负责的。凡有空鼓的,都敲掉水泥块,再补上……”早上,施军打开手机,看到了业主老石在平台上对小区里贴瓷砖的连文字带照片的反馈。“‘小区码’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他说。

“小区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以前一件事,这个找社区,那个找物业,时常还得联系业委会,确实不方便。但现在不一样了!”红街公寓居民张女士打开手机,点开了她的“小区码”:“小区里的事,只要扫这个码,一拍一发,该由哪方处理,马上能得到回应。小区码,灵!”

她们口中的“小区码”,是天新社区最新试点的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治理小程序。居民随手用微信一扫,分类清晰的社区服务项目就出现在手机上。

有什么事需要处理,只需要一次提交,便能自动进入三方协同后台,启动办事流程。什么事情归哪方处理,由程序呼叫相关人员,责任到人。处理进度随时可在手机上查看。遇到难点、痛点事务,社区还可启动重点跟办,召开联席会议引导督促。

随着天新社区“小区码”的推广,更多带来生活便利的服务功能被居民所熟知。例如“小区码”的一键开门功能,为小区安全管理更添助力。就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这个功能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

目前,笕桥街道正以天新社区红街公寓为试点,从实践中检验“小区码”的各项功能流程,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驾马车”模式,围绕构建集约、开放、融合、共治、数字、人文的“六型”服务家园。

“下个月,‘小区码’2.0即将上线。未来,我们还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通过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让‘小区码’更为民、更惠民。”张叶平说,程序快速响应,不仅依靠技术进步,更依靠党建引领。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推动物业行业党建……是对原有的“三方协同”治理结构破题优化,提升了社区、物业、业委会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天新社区,正对新时代城市型社区的“和谐”进行重新定义和进一步的探索。

专家点评

在现代城市社区再造新时代邻里关系

陆文荣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公共管理博士

在传统社会,受限于传统农耕生产方式,人的生活半径不大,亲情、血缘、姻缘、地缘关系交织在一起,在村落范围内形成邻里关系,在村社共同体内部,个人获得实际的社会支持,情感的满足,生命的意义。“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一社会事实的最深刻的总结。

但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改变了这种关系模式。个体从家庭和邻里关系中走出来,去拥抱现代化的工厂、工商业和城市生活方式。流动成为这个社会的常态。与农村相比,城市是一种陌生化关系模式。

城市的社会变迁非常之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城市空间聚合,他们因为生产和生活发生各种联系,但是却又缺乏亲密互动。邻里关系给予个体的确定感消失了。来到城市的人们住进了现代化的商品房社区,基础设施完善了,人居环境整洁了,公共服务便捷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化联系和频繁互动逐步淡化。

未来社区是城市社区发展的未来图景,浙江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其中,未来社区邻里关系作为重要场景之一位列其中。正切中现代城市中的“回归乡愁”的个体需求。有理由相信,现有未来社区探索,包括数字赋能治理、志愿精神引领、草根组织建设等形式,将会在现代城市社区再造出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邻里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居民的集体生活和公共生活,有助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助力社区自治,从而实现社区层面的和谐与善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葛玲燕   编辑:郑海云
《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一句古语道出了传统中国对邻里关系的认知和期待。和谐邻里关系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型社区的邻里关系,既简单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