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杭州农村建筑工匠积分评价管理新规昨日起正式实施找准积分管理“小切口” 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打造宜居宜业农房建设“杭州样板” 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3-01 18:05:00

经过改造提升后的杭州农村住房。 市建委供图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这份重要文件的主题词。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紧接着,2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并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

这项工作已率先在杭州起步探索。3月1日,杭州农村建筑工匠积分评价管理新规正式启动实施,旨在通过积分制管理模式,破解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人、钱、业”三大难题,提高农村工匠技能水平,规范农村建筑施工服务,带动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实现了历史性转移,新一轮发展,正在全国广大乡村萌发。

此时,在杭州富阳区大源镇的新关村,干了30多年泥瓦的蒋林森又开始忙着为要开建的三四套农房做准备。与往年开工准备略有不同的是,今年他还要再多学一件事——“市里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管理了,要积分还要评级,我得赶紧学习学习,看看哪些要扣分,哪些可以加分。”

昨日起,《杭州市农村建筑工匠积分和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实施,全市凡持有《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证书》(以下简称培训证书)的农村建筑工匠将纳入积分制管理。

“今后农村建房工匠师傅们将要接受建房满意度评价,就像大众点评一样,获得评分等级并定期公布。”市建委负责人同时介绍,积分还将纳入杭州市农房建设智慧管理系统,这标志着农村工匠也进入全市域一盘棋数字化管理新阶段。

眼下,这项以“乡村建设工匠”为突破口的乡村人才振兴“杭州行动”,正式启动。从农村建筑工匠开始,杭州乡村振兴的人才通道正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从建房到建好房 改变的不只是手艺和质量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0年以前,造房子是每户人家的大事,要把泥瓦工、木工、油漆工一一请来,你包一块我包一块。”对于农村房子的变迁,蒋林森历历在目,“2010年以后,盖房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房子也越修越漂亮了。”

新房多起来,得益于杭州始终坚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城乡统筹。

早在2010年,杭州就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十二五”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还出台实施了“区县协作”战略,由城区和五县(市)建立五个协作组,形成了“父亲帮儿子,兄弟帮兄弟”的全方位协作模式,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动力。

随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农村建房自然成了“刚需”。

“就跟城里人买房一样,村里人也想建一座好房。”不过,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坦言,在这过程中,“农村自建房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富阳区农村建筑工匠李文艺感同身受,“城里有房产商,有开发商,还有监理。在农村里,就两个人,‘东家’跟‘师傅’。以前建房子也没图纸,就是泥工到地里量一下纸上划一下,村里找几个人,搭几个木头板和竹手架就开始干了。”

这还是其次。“安全是大问题。农村工匠就是师傅带徒弟,不一定看得懂图纸。”工匠于茂则聊起以前建房常会发生的纠纷,“比如东家说加个阳台,也没多测算就加了,结果建好没多久就开裂漏水。工匠们都是靠经验,说不上好坏,会留下很多问题。”

此外,由于农村建房缺乏规划以及审批管理,常常存在“超面积”“占地基”“农村风貌不统一不和谐”等问题。“归结起来,农村自建房主要存在施工人员无资质、无设计图纸、无人监管等‘三无问题’。”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直言,“在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改变原来大量无序建房的状态,要迈入有序建好房的新阶段,首先要解决‘人、钱、业’这3方面问题。”

积分制改革,就是要从这里下手。

从积分到信用 得益的不只是房东和工匠

怎么下手?从哪里下手?

“第一步就是要先解决‘人’的问题,要把这些农村建筑工匠管好,用好。”在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看来,好房子还是要靠好工匠,“所以我们通过积分制的形式,一是对持有培训证书的工匠建立名册,二是对这些工匠进行考核奖惩。”

根据昨天正式实施的《杭州市农村建筑工匠积分和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将从证书管理、合同签订、材料使用、风貌管控、文明施工、安全质量、继续教育、百姓评价及获奖等24个方面对建筑工匠实施积分,并形成农村建筑工匠信用等级(好、较好、一般及差四个等级)。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比喻,就跟大众点评的星级一样,等级越高,表明工匠的工艺相对更好、获得农户的好评更多。

不仅要管,更要带。

“‘土师傅’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认为,农村建筑工匠不能仅停留在守好“安全底线”的水平,更要不断提升技能,建立标准。为此,杭州将结合积分制“加分”政策,围绕农房建设开展一系列培训和技能比武,鼓励工匠多学习提升。

更重要的是,通过积分制管理结合技能培训,将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房建设队伍和建设技术标准,形成规范化的农房建设体系,真正实现农村住房跟商品房一样,“有专业队伍建、有规范标准依、有政策体系靠。”

而这,也是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旨在通过人才促进振兴的初衷。

工匠“活”起来了,建房的“钱”又从哪里来?

“要先让农户有钱建房。”为此,市建委与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推出了农村建房贷款办理流程及优惠政策、农村建房工程质量保险的办理及索赔等系列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户不需要担保就能在“幸福房”App上申请建房资金,贷款利率最高可在当地农户贷款市场利率基础上下浮15%。

工匠的“钱袋子”也有了保障。

对照市里的积分标准,李文艺算了一笔账:“我应该可以拿到90分,到时候不仅可以帮村民建房,还能参与乡镇的村级小型项目招投标,一年少说也能挣个十几万元。”

根据新政策,工匠还可以用优惠价格向合作保险公司购买农房质量险,农房交付后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维修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承担。“收入增加了、风险减少了,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积分制改革,并不止于此。

“未来,积分评价将成为一系列服务开展授信的评判标准和重要支撑,信用优秀、百姓口碑好的工匠承建农房,将得到更多的信贷、保险优惠政策。”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介绍,“这将进一步形成和提升农村建设管理服务的体系和能力。”

从宜居到智治 改变的不只是行业和乡村

就像一个翘板,通过积分制改革,把人撬“活”了,把钱撬“动”了,农村也开始“变样”了。

“我们对村里的农房先后进行了两次降层改造,以最大限度展现村庄整体面貌。村庄变美了,带动了村里民宿产业发展,经营户收入有了提升,不少农户收入在30万元以上。”在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负责人看来,村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赶上了这一轮全市农村住房改造提升的红利。

“宜居”渐渐成为杭州乡村的代名词,“数字”也逐渐渗透进了杭州乡村的各个角落。

“我们开发了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打通农户、市场、专家、工匠等与建房相关方的信息瓶颈,为村民建房提供审批、监管、资金、风险保障等全流程服务。”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可实现动态视频监管建房过程、在线选图纸、VR看样房、在线选工匠等一系列功能,村民就像“逛淘宝”一样,不用到现场点点手机就可以知道自家房子建设进度、完成各项流程。“我们还优化在线农房审批流程,7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15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实现‘农村建房审批零次跑’。”

这是杭州在农房建设领域对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将为全省乃至全国各项农村建设和管理工作开辟新思路、提供新经验。

“我们将把农房建设与环境优化、产业发展和数智治理结合起来,探索形成有血有肉、有例有数、可看可说的杭州模式,让人民群众挑选‘称心的房’、建造‘放心的房’、住上‘顺心的房’和拥有‘致富的房’,打造宜居宜业农房建设全国样板。”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探索积分制应用,集成推进农房建设、农污治理、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工作,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为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方建飞
整体大美 浙江气质 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杭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