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生态修复 资源唤醒 临安借力全域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发布时间:2021-11-08 18:25:00

土地、房屋与好山好水,是乡村的核心资源。乡村振兴的路上,如何进一步激活土地、房屋、山水资源的活力,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应有之义。与各区实际充分“咬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在杭州各地“生长”出不同的动能与影响。

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2018年以来,以“全域整治”为引擎,临安推动土地规模流转、打造耕地人人共保新局面,实施灾后生态修复、还群众安全宜居新家园,盘活沉睡“房地”资源、吸引乡贤回流……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整治”夯实乡村共富基底、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土地整治+规模流转

创写耕地人人共保新局面

金秋十月,走进临安天目山镇周云村,村道两旁新建的农房整齐划一,山脚下的田地金稻飘香,俨然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

“别看我们村小,也有上千亩的优质耕地,其中绝大多数是永久基本农田。”谈起周云村在耕地保有量和耕地保护方面的“实力”,村干部很是自豪。

2018年以来,周云村与周边的藻溪、严家两个村共同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村积极探索“土地整治+生态宜居”模式,实现耕地规模流转。

“这样的规模流转,不仅解决了农田抛荒问题,还助力了农户消薄增收。”周云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周云村累计流转660余亩耕地,签约285户,每亩每年保底租金700元。

利用流转的规模化土地,当地建立了粮食核心示范基地,打造互助互利、民主管理、规模经营的粮食生产。

与此同时,周云还通过“造田即造景、自然即生态、农业即景观”的理念深化“全域整治”,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整治修复等一系列工程,使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显现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村庄“三美”融合。

“以前车子都开不进村,我们通过‘全域整治’,拆除了村里的120多处违法建筑、附房和建新未拆的破旧房,对拆出来的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开辟了稻田,拓宽了村道,修建了村民集聚区、绿地公园、停车场……”周云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变,村民们也对共同守护家园有了更多认同感和自豪感,自发加入集体事务中来。

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周云自发成立了全省首个耕地保护协会,建立了耕地保护巡查组、生产技术推广组、法律政策宣传组和涉土纠纷调解组。

“那么多的优质耕地,这么好的村容村貌,当然要好好看管保护起来。”周云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协会负责人会定期开展农田保护巡查工作,重点巡查辖区内耕地有无发生违法建窑、建房、建坟、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废弃物等破坏耕地行为,农田保护标识标牌有无破坏或擅自变动等,责任人每周巡查一次以上,如有发现破坏农田的行为及时制止,如制止无效第一时间向镇人民政府报告。

如今,在“全域整治”带来的成效影响下,临安正不断织密耕地保护网,形成耕地人人共保的好局面。

在今年“非粮化”整治中,周云村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110亩的耕地流转;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前夕,在临安天目山镇、於潜镇的永久基本农田边上,全都竖起了耕地保护宣传标志牌;临安还出台了立足当地实际的2021年度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形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

还受灾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今年“烟花”过境期间,杭州全域“战备”。接连几天的阴雨,临安龙岗镇东塔村书记陈军汉,明显感觉不像往年台风天时那么心慌了:“村民大部分搬到了山下的安置房,山核桃林也大都退出了,受灾的地方也都进行了治理,我们干部的精神压力小了不少”。

谈到2019年8月的台风“利奇马”,陈军汉心有余悸:“山上冲下来泥石流,整个村一塌糊涂,电也断了,地质勘查员背着卫星电话走了大半天,里面才有了通信,让外面了解到里面受灾的情况。”

这是杭州抗台史上难忘的一次“天灾”,却是龙岗、岛石镇村民新生活的转折点。

在省、市委大力支持下,临安采取了“东部支持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策略,统筹29亿元资金,集全区之力打响灾民安置、环境提升、治危除患、基础设施修建、山核桃生态化治理“五场硬仗”。

以“全域整治”为抓手,临安从地质灾害治理、安置地建设、土地整治工程等各方面进行全域规划、全域整治,统筹安排实施子项目,有力助推灾后重建工作。

不适宜再住人的地方,山下建立了龙岗人家、岛石人家等品质安置房,240余户受灾村民在2020年新年后陆续入住新家。临安还规划建设了5个村级安置点,针对太平村、新兴村等几十户高危点的村民,有序引导村民下山安置。

“经过地质专家研判,很可能是村民山核桃林种得太密,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才引发了那么大的泥石流。”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靠山吃山,山核桃是村民的经济命脉,但长远为计,在龙岗、岛石等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退果还林,势在必行。”

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临安花大力气,由政府出资对山核桃林进行了有序退出。

临安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自然村按每亩15000元每年,一次性买断十年,多的人家每户大概有十几亩,少的也有几亩,政府又安排了安置房,这样首先保障下山村民生计不愁。”截至目前,龙岗、岛石镇累计退果还林3000余亩,退出的土地,临安花大力气进行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一些种上了水土吸附能力较好的树木,原先建设用地的部分则复垦成了水田和耕地。

“以前这里都是一排排村民的房子,远处靠山的地方都被种上了山核桃。”如今,顺着陈军汉手指着的地方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新绿。

土地整治+农房确权

为乡村振兴引贤、开路

从杭州主城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抵达临安区高虹镇,迎面打开一处避世的桃源:山林小屋、清泉嬉水、星空露营、清新茶园、夜半精酿……龙门秘境,让前来的都市人流连忘返。

“我们现在喝茶的这间屋子,以前是一个垃圾堆场。房子的主体结构还是原来的,但房梁、吊顶都经过了大修。”龙门秘境“运营师”娄敏的一番话,让将身体陷在沙发里的记者惊讶地端坐起来,望着眼前高大的书架、精致的吊灯啧啧称奇。

娄敏,是土生土长的高虹人。“我从小在门口这条路上跑来跑去,和爱人经营外贸生意赚了点钱,每次回来都想为村民做点啥。多亏了‘全域整治’和农房确权流转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了我这个机会。”

2016年,娄敏看中了村里废弃闲置的几间集体用房,想改建做民宿,“当时村里口头承诺卖给我了。”但当她花了几百万,一砖一瓦精心翻修好以后,村里又舍不得了。

“大伙没想到可以修得这么好,决定不卖了。”娄敏笑起来,但这样也没关系,现在镇里的集体房屋、村民的房屋都有证,产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一次租下二十年使用和经营权,我们花再多钱投入也很安心。”

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临安在高虹镇重点推进以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为主的“12+X”项改革,以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我们对有盘活价值的闲置用房,进行盘活;对无法盘活的进行复垦,这样既有了产业引入的空间,也获得了发展的资金。”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农房确权发证,高虹给招引的投资商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龙门秘境所在3个村累计发放新版土地承包权证1095本、第一批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书1107本。在此基础上,当地流转土地、山林3000余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00万元,颁发经营权证5本800余亩,流转闲置房屋32幢。

有了政策“护航”,娄敏大胆从村集体盘下了多个闲置集体用房的经营使用权,投资3000万打造了“垄上行”特色民宿品牌,同时招募农户以空闲农房加盟,一连开办了16家“垄上行”系列特色民宿。通过“以商引商”,娄敏还成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的运营“大当家”,陆续为当地成功招引了运动休闲、特色餐饮等多个投资项目。

目前,高虹镇已吸引了40余位像娄敏这样的乡贤回乡创业,累计为当地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增收427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400元。

不仅如此,通过盘活资源,3个村每年分别获得租金收益20万元,闲置农房也由原先的零收益变为如今每年每幢租金1万元以上,农户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18亿元,沉睡的“资源”真正变成了“资产”。

而今,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引擎助力下,“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创建从最开始老百姓的“一片骂声”,到精彩亮相后的“一片掌声”,再到如今游客和群众的“一片笑声”,山清水秀、屋舍俨然……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版“转化”实践。

未来,临安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和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监测、修复,扩面赋权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保护好耕地、建设好家园、发展好产业,夯实临安乡村地区共富基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童锦 周炀   编辑:方建飞
整体大美 浙江气质 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杭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