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愿家门后隐秘的角落暴力不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08 01:42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彭静:愿家门后隐秘的角落暴力不再

“遭遇、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我希望能加快家庭教育立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再一次带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相关提案,走进两会。

令她振奋和欣慰的是,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又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反家暴、探索新型生育成本分摊模式、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是她关心的话题。53岁的彭静,做律师已经30年,始终精力充沛,被同事称为“不会午休的人”。多年来,她一直为反家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呼吁奔走。

这是一个捍卫者执着努力、收获希望的故事。

2020年寻常的一天让她记忆深刻。重庆一位已婚4年的女性找到她所在的律所委托办理离婚。委托人将基本材料递来的同时,还将丈夫家暴她后亲笔写下“今后不再犯”的保证书,作为遭遇家暴的证据交给了律师。

这让彭静感到欣慰。这些年尽管家暴逐渐脱离家事“束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在遭遇暴力时主动收集证据并不常见。

“发生在家里、家人间的暴力本身就具有隐蔽性,软组织伤、特别是遭受冷暴力受到精神伤害的证据难以采集。”彭静说,自己所在的律所20多年前就成立了婚姻家庭事务部。这些年,包括她在内的律师都极力向来咨询的女性普及报警、去医院验伤等留存证据的方法,“但实际上很多受害者不敢、不愿、不会收集证据”。

从1992年接受离婚委托起,家庭暴力就进入了她的视野。当时家暴概念尚未普及,但建立在亲密关系中的暴力通常伴随“不想走到离婚这步”的念头,在原谅、悔恨和愤怒中不断“复发”,给受害者的人身、精神、甚至子女带来持久伤害。

“接触的案例中受害者多是女方,同样作为女性,我认为自己有责任用专业优势去帮助她们。”彭静说,多年来,她一直鼓励受害女性勇敢地站出来,一遍一遍告诉她们不能“关上门”把家暴当作“家务事”。

2012年,她联合重庆妇联与女律师协会发起成立了“重庆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并出任团长,无偿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提供法治宣传、专业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一开始去村里,很多妇女都特别震惊,原来遭遇家暴是可以去维权的。”彭静说,在探访女子监狱时,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遭遇家暴“以暴制暴”服刑。“太可惜了,很多女性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意识,错过了原本可以更美好的人生。”

近些年随着大家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在普法时,她也会向妇女讲解遭遇家暴时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7918份,呈逐年上升态势。

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调研中,她发现经济控制、遗弃、语言暴力等容易被忽视的家暴形式也值得关注。

今年两会上,彭静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加强家庭建设被单列出来,加大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力度等内容赫然在列。

作为专业人士,彭静头脑清晰,也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并不轻松:“要具体研究如何解决多年来依然存在的家暴认定难、举证难、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难等问题,如何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家暴处理效率,防止暴力再次发生。”

除关注夫妻间存在的家暴外,彭静也一直呼吁立法保护遭遇、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还是心疼孩子!”这位干练的律师,终于露出“软肋”。

“接触到的案例中,轻微的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父母互相谩骂或者数落孩子,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压力,重的甚至身体虐待。”她说,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仅包括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还涉及父母如何处理夫妻矛盾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不该为父母感情不好“背锅”。

家门后隐秘的角落里,暴力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直接伤害家庭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妇女、儿童和老人。2016年,她就将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写进提案,建议规范和促进家庭教育,尤其为孤残、留守、单亲等困难儿童家庭优先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服务。而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再次提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妇联界别小组会议上,彭静发表了加快探索新型生育成本分摊模式、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三点建议,希望改善不同女性群体在就业时面临的不公平对待。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门提到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彭静说,“社会应该对男女平等形成共识。家庭暴力的解决不仅需要法律规范、普法维权、社会支持,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是重要的话语和力量支撑。”

“不午休”的彭静现在带着同样精力充沛的年轻律师们,将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写成公众号文章,希望帮助互联网上更多人。

“希望每扇家门后温情满溢、暴力不再。”彭静说。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 黄垚 周闻韬  编辑:李嘉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