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研究,委员们都关心啥?
人民政协报
特邀委员记者 周忠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具体数据及一系列举措承诺将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并且不吝篇幅强调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给科研人员减负,并提出要扩大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这些政策性利好,赢得科技界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人民政协报的特邀委员记者,我采集了委员们对政策层面保障和土壤培植的观点,如下:
首先,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最受关注。今年中央本级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支出比例增长了10.6%,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占R&D比例将从6%提升到8%。虽然没有达到许多委员期待的10%的目标(发达国家通常为15%-20%),但如能真正落地,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不少委员还呼吁设立科技投入R&D占GDP占比的硬性指标。
再者,针对科技评价体系这个老问题,这次政协会上仍被不少委员关注和探讨。减少行政干预以及强化用人单位的自主性、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时间、延长评价周期是很多委员们的共识。同时,也有委员提出,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让科研人员真正做到潜心研究、自由探索、安心十年磨一剑。
第三,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不可否认,这是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有不少委员关心:如何平衡与定位国家实验室与已有其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系?如何协调国家实验室与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关系?不少委员呼吁在资源配置和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已有的优势与基础,如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夯实学科与人才培养的根基。
第四,科普及科学教育,也是科技圈委员们关心的话题。科普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当前国家对科普的投入还太低,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严重不足等已成为越来越多委员的共识和希望推动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