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GDP增速6%以上,政协委员林毅夫、何立峰、张宇燕这样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09 09:04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向来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经济增速目标。今年还要不要设定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多少?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从不设目标到不设上限,“中国重设年度GDP目标”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要辩证看待增速与发展的关系

对于“究竟要不要设定经济增速目标”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有了增速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也能让人们了解我们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林毅夫认为,要辩证看待增速与发展的关系,“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追求的发展要是高质量发展,增速只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但也应看到,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也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入‘十四五’时期,发展应按照新发展理念,也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能增长快一点总比慢一点好,毕竟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依靠发展。”

那么,今年的经济增速为何要设定为6%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几处表述——“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5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介绍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看,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一些先行指标保持景气区间。发电量、用电量保持20%以上的增幅,铁路日装车量等货运指数保持10%以上的增幅。“这都说明,中国企业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能力很强,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上“GDP增速6%以上”的年度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并没有感觉很惊讶:“我觉得还是非常实事求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在他看来,经过疫情影响后,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

“这一预期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发展的可能性。”林毅夫表示,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虽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但与往年相比依旧偏低。由于基数的原因,预计今年会发生反弹式增长,6%以上完全有可能实现。

实际上,国际上的预测比6%还要高。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1%。此前,世界银行曾预计2021年中国GDP可增长7.9%。

“6%以上”的表述,意味着6%是今年预期增速的底线。单从数值看,这一目标其实并不高。有专家认为,考虑到疫情因素,去年GDP基数比较低,今年GDP完成8%的增幅应该难度不大。“6%以上”的目标设定,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同时,更加强调GDP的“含金量”,更蕴含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考核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从来就是一个体系

林毅夫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利用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后来者优势以及在新的产业上存在的“换道超车”优势,比如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用好这些优势,再按照新发展理念补短板强弱项,就既能够保证合理的增长速度,又能够提高发展的质量。

此外,还要认识到,考核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从来就是一个体系。如果就业、物价、进出口、居民收入等指标完成不好,单靠完成GDP总量目标,也难以实现“高质量”。身为经济学者,张宇燕在分析GDP增速时会综合考量就业、通货膨胀等各种因素。他尤其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新增就业1100多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有学者曾测算,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来将近200万人就业。“6%的增长,新增就业就是1100万人以上,这是相对应的。”张宇燕说。

林毅夫表示,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的质量效益也要不断提升。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充分释放增长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编辑:李嘉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