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湖风景名胜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书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28 10:15:58 Thu   

(2021年10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西湖风景名胜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名胜区现有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托管区48平方公里,人口2.9万,下辖1个街道,9村6社区。现有学校、幼儿园共7所(高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4所),学生3053人,教师271人,其中在编教师100人(详见附件)。名胜区目前无公办初、高中,无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名胜区学前三年户籍儿童入园率达99.7%,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100%,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65.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89.04%,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为50%。两所小学毕业生分别升学到上城区和西湖区相关初中。名胜区教育教学业务委托西湖区教育局管理,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业务、教师学习培训、职称评审、学生学籍、学生活动、教育行政许可、学校督导评估考核、学生委托培养等。

二、发展情况

名胜区党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管委会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推动名胜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19号)文件,按照“义务教育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要求,提升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经区教育、人社、财政部门测算、核发,最终2019年、2020年教师收入分别达到197744元和203334元,实现同口径下高于公务员收入水平,并建立三部门会商机制,实行“三同步”政策。今年以来,名胜区社发局与西湖区教育局积极协商,促成景区西子湖小学与西湖区文新小学和省府路小学结成跨区域协作型学校,开展教师互派任教,双方学校各派出6名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设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等,帮助景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二)加强教育经费保障。名胜区虽财政比较困难,但教育经费按照要求足额保障。2020年,全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收入455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0.98%,比上年度增长0.05%,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4551万元,比上年增长0.57%,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3.25%,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为35482.37元,幼儿园为38985.57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小学为9773.38元,幼儿园为10105.20元,实现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和“两个只增不减”的目标。

(三)加强校园设施建设。近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800万元,利用暑期,对学校、幼儿园的校舍进行维修加固,对校园的文化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安澜”工程、灯光改造、智安校园建设、智能阳光厨房建设等项目。2019年,西子湖小学新建一幢建筑面积788平方米的综合楼,极大改善学校专用教室不足的问题。实施幼儿园扩容工程,腾空三台山社区和西子湖幼儿园三台山园区一体式建筑用房内社区办公用房部分,为幼儿园办学扩大场地,增加3个班,极大缓解局部区域入园难问题。

(四)加强教育服务保障。加强疫情防控,按要求落实好校园封闭管理、人员管控、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防疫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制度建立等防疫措施。改造校园入口人脸识别系统,提高校园场地对外开放服务水平。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开展学后托管“1+X”模式,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托管服务。在“公民同招”新政下,努力与市教育局、西湖区、上城区教育局达成意向,打通名胜区学龄儿童入读民办小学、初中的通道,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五)加强教育特色发展。西子湖小学茶文化特色课程体系课题列入市立项规划课题,学校举办的“人文大讲堂”项目,利用景区自然和人文资源,邀请各方面研究保护西湖的专家上门授课,成为西湖教育创新项目。长桥小学鼓乐社团通过杭州市少先队鼓乐队一级三星考级,多次参加省、市少代会开幕式演出,收到好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西子湖小学与桐庐、淳安等地结对学校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交流、茶文化学习研究,西子湖小学与香港、台湾等地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开展师生互访。

三、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名胜区的政府教育履职分离,教育教学业务委托西湖区教育局管理;行政管理职责在名胜区内设机构社发局,人员编制1人;公办学校由西湖街道主管(人、财、物街道保障),辖区内没有公办初中。这种管理体制,已不符合现行教育体系下,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主流模式和趋势,对教育事业走向更高层次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

(二)学校建设受限。由于景区是世界遗产地,受法律法规约束,新建、改扩建学校非常困难,十几年来每年投入建设资金,只能对现存校舍做些维修加固,起不到新增场地面积的目的,现有学校的场地布局、生均面积、班级规模、专用教室、设施设备配备等与现代化学校的创建标准有一定的距离,在省级标准化学校评估上存在困难。最新建造的一幢综合楼,是在拆除学校原有大礼堂的情况下得以新建,历时6年。

(三)教师交流作用不明显。名师区两所公办小学,为同一类型学校,教师交流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与教育部门关于教师交流的政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称职务晋升渠道狭窄,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积极性,对学校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小升初差异明显。名胜区内两所公办小学,三个校区,学区划分一直沿用当年西湖区教育局管理时的学区范围,因这些年没有新投入使用的学校和新建小区,学区未做调整。三校区小学毕业生分别升入不同的初中,西子湖小学茅家埠校区升入西湖区十五中,九溪校区升入西湖区上泗中学,长桥小学升入上城区江城中学。这样的小升初学区划分,造成茅家埠校区的小学新生年年爆满,九溪校区、长桥小学生源逐年减少。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九溪校区学区内的户籍儿童在九溪校区就读,而居住在茅家埠校区学区范围内的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入读茅家埠校区,造成景区老百姓对学区划分的不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有提案建议,想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因涉及两个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四、相关建议

(一)保留现有管理体制

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按照景区学校景区管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开展教师交流。能给名胜区的教师提供到名校交流学习锻炼的机会,更主要的是通过名校优秀教师或教研员定期到景区的学校上课或研训,提高名胜区教师学科教研能力。能在新锐教师培养、班主任建设、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培养、学科带头人等方面,给予名胜区教师队伍发展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帮助。今年秋季开始,西湖区两所小学与景区西子湖小学结对,开展教师交流互派,时间1-3年不等,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互动。二是加入集团化办学。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共建共享市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精神,能协调推进名胜区学校加入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发挥名校优质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用,让景区学校拥有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三是教育资源规划整合。根据景区现状,调整学校现有布点,整合义务教育资源,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公办初中,调整学前教育布点,能给予名胜区在学校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立项审批、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改革现有管理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而名胜区管委会非建制区,实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缺少合法主体,设想在目前教育教学业务委托西湖区教育局管理的基础上,将整个教育职能划转给西湖区,学校的人事编制一并划转,教育经费由西湖区来保障。这样,学校能充分融入到西湖区教育系统的大家庭里,老师能交流,教学业务完全接轨,跟西湖教育一体化发展,能大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徐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