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组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今年2月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了市政府2021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住房保障、基础教育、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顺应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也高度契合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完成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市政府的沟通衔接,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争取人民群众支持,依法履行各项职责,推动了项目落地落实,让群众受益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项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涉及17个子项32个小项,是近年来子项目最多的一年。为做好项目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在持续做好部署会发动、监督周推动、报告会问政等基础上,借助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打好专题性督查、日常性督促、回头看跟踪、满意度测评等“组合拳”,发动代表灵活安排监督方式和履职时间,主动结合工作圈生活圈,在“家门口”“单位门口”就地开展日常监督,助推相关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一是精心组织、全力助推。为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市“万名人大代表走访服务选民和群众”、进代表联络站等活动,全年合计开展专项监督4次。一是监督周推动。5月,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市、县两级人大协同配合,共组织291名人大代表参加,开展调研和明察暗访220人次,提出建议意见283条,协调解决问题52个。二是报告会问政。8月,召开“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刘忻市长代表市政府报告半年以来项目推进情况,5名市人大代表与刘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民生实事进展等情况进行互动交流。三是专题性督查。9月,各监督小组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市、县两级人大共组织117名人大代表参加,监督发现问题108个,提出建议意见127条。四是回头看跟踪。10月至11月,在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回头看”基础上,各监督小组结合年度监督工作情况,对垃圾分类、加装电梯、四好农村路等项目,开展了“回头看”重点督查,重在让民生实事发挥持久作用、让群众得到长久获得感。
二是数字赋能、精准监督。5月,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浙政钉”平台,首次开发运用“民生实事监督”数字化应用场景,设置了项目进度榜、民生实事图、专项监督台、代表满意票、实事档案馆五个模块,市人大代表可以通过手机登录,随时上传图片、提出意见建议,做到“随手拍,随时转,随机督”。如在“代表监督周”期间,共有126名代表通过应用场景参与线上监督,提出意见建议181条,其中122条相对具体的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回复。场景上线以来,合计共有178位市人大代表对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发表监督意见270条,相关意见建议均“秒达”承办单位并得到积极回复,有效助推了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实现代表监督全天候。人大代表们看到有待改进的民生实事项目,可以随时随地上传监督意见,相较往年的集中监督,今年的线上监督,代表们可以自主选择相对熟悉的项目开展日常监督,所提意见建议的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二是实现代表监督全闭环。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点对点”直达有关部门,各实施单位落实专人负责接收,并以“立行立改”的态度,认真做好监督小组和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及时做好反馈工作。三是实现代表测评全覆盖。在往年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今年借助数字化应用场景,将测评对象扩大到全体市人大代表,测评结果以书面形式印发全体市人大代表。
三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求,各监督小组每次开展督查前,均积极动员人大代表借助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调研督查情况,梳理成相关意见建议,供建设单位工作参考。如阳光厨房项目,代表们重点关注近几年来市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率,建议牵头单位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开放日、家委会参观等形式,让更多家长了解和支持校园“阳光厨房”工作,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又如保障性住房项目,代表们结合我市人才政策及人才引进等情况,建议牵头单位重点就新引进人才、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借助大数据技术等精准宣传。城市小公园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媒体向全体市民征集意见建议。无障碍项目,牵头单位邀请残障人士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审查、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充分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
四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围绕人大代表监督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等情况,各监督小组和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借助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采用动态报道、综述报道、专题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我市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实事项目成果,进行典型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以“代表监督周”活动为例,各类媒体共刊发信息55篇;浙江在线、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杭州之声、杭州网等媒体作了重点报道。浙江日报2版以《杭州人大上线“民生实事监督”数字化应用场景,代表意见建议“秒”达职能部门》为题作了报道。如适老化改造项目,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深度报道我市典型经验,牵头单位制作适老化改造微视频8期,发放宣传折页5万余份,宣传养老民生实事有关政策。婴幼儿照护项目,牵头单位探索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和幼儿园办托等模式,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我市相关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二次供水改造项目,借助新老媒体的融合宣传,讲好供水故事,持续营造全社会参与推进二供改造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项目总体评价
全市各级各部门把10件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分秒必争保进度、精准施策解难题、凝心聚力强推进,确保了所有民生实事项目的圆满完成,绝大多数的子项目实现了超额完成。
(一)领导重视,部门努力。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及其监督工作,各分管副市长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已成为常态。市政府及时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责任和指标分解,列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印发《关于对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的通知》,每月跟踪工作进度,每季度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各地各项目实施单位均把民生实事项目列为本系统年度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制定具体方案,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如回迁安置项目,市建委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每月通报进展,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推进回迁提速早见实效。“断头路”打通项目,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市级统筹,及时协调解决征迁、审批、涉铁涉水等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助残服务项目,为方便代表开展监督,市残联、市城管局制定项目点位分布表、任务分配明细、推进计划安排、配备和验收标准、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等资料,统一印制成册,供代表对照开展视察监督和暗访。
(二)统筹谋划,规范推进。结合项目建设需求及往年实施情况等,相关单位均对项目进行了科学设计、统一标准,系统推进项目实施。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市教育局结合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和各地2021年学位需求情况,重点将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实施项目清单,大力推进学校尽快建成投用,缓解入学入园压力。婴幼儿照护项目,为加强行业规范,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培训教程,制订全市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印发婴幼儿科学养育照护教学大纲,开发系列标准化课程,加强婴幼儿养育指导。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项目,市残联实施机构标识、管理制度、康复档案、公示内容、家长学校五个统一,推进机构公约、专家智库、发展联盟、家长学堂、质效评审五项举措,将规范化提升覆盖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三)注重实效,群众受益。相关建设单位均重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主动借助数字化等技术优化项目实施,扩大项目受益面,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如优化公交线路等项目,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市民通勤、求学、旅游等个性化出行需求,建立协同化服务机制、定制差异化运营模式、实现个性化出行等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新增养老机构床位项目,市民政局探索推行养老机构床位“一人一床一码”,并将无感数字化融入适老化改造,结合实际安装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重点老年人24小时智能监测。建设“美好家园”项目,市住保房管局充分发挥业主主体作用,做到整改提升项目由业主提议、整改过程受业主监督、整改成效让业主评判。
(四)多方联动,立行立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克服疫情等影响,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并以“立行立改”的态度,切实做好监督小组和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反馈工作,形成“双方互联互动、问题边查边改”的良好局面。在实施过程中,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各项目实施单位均落实专人紧盯,全程跟踪督办,一项项盯紧抓实,一件件对账销号,全面提速项目建设步伐。如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代表建议,积极推动学校和幼儿园采用“日常有序推进+暑假集中攻坚”的方式,加快做好智能“阳光厨房”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等工作。市建委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开展“互看互学互查互比互帮”活动,广泛邀请人大代表等开展“杭州市最美绿道”评选活动,树立样板绿道新示范。
三、几点建议
杭州市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监督活动已连续开展四年,今年市政府还对本届以来的相关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建议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回头看”整改落实及下一阶段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好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2021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实施,进一步让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变为“让民作主”,让人民群众以人大代表为纽带,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最终的受益者。
(二)更好地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是市委的决策部署。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聚焦区域共富、城乡共富、群体共富、物质精神共富、协作地区共富等目标,把年度目标任务、“十四五”规划实施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各项部署要求贯通起来,加强民生实事项目的全市域规划统筹,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目标。
(三)更好地提炼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杭州素材。在专项监督中有不少代表反映,许多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许多好的做法和措施深得民心。市政府及各项目的牵头实施单位要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案例、操作标准,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之成为为民办实事的“杭州素材”“杭州标准”。今后我市开展的相关民生实事项目,要主动对标历年来开展的典型案例,提高标准,科学谋划,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四)更好地推进“回头看”整改落实工作。从各监督小组开展的“回头看”情况看,我市近年来开展的相关民生实事项目总体满意率均较高,但也发现了部分项目存在运维长效机制不够健全、运维队伍力量不足、项目标准执行不够到位、部分项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督促“回头看”整改措施落实,认真做好“回头看”评价结果运用,深入建设民生实事场景,切实解决“重建设,轻运维”等问题,进一步巩固民生实事项目成果。同时,对于受到老百姓普遍欢迎、需要持续推进的项目,即使未列入年度民生实事,也应保持政策延续性,持续推进让群众真正得实惠,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的动力。
(五)更好地完善制度标准规范等长效机制。各牵头实施单位要以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实事项目的“建、管、用”长效机制,加大跨部门协同力度,深化和运用好相关数字化改革成果,统筹解决好今后项目建设、管理、运营中的“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办事”问题,着眼长远、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提质扩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已建成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后续管理力度,落实专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对项目管理、项目运行、项目成效等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做深做好做实。
(六)更好地谋划和保障明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明年工作安排的谋划,结合自身工作重点、制约发展难点、民生关切热点等,科学安排明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严格把握实事数量,以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为基准,尽可能减少子项目,确保民生实事真正是群众急需、急盼的项目。同时,资金是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所需资金应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范畴,建议市政府在确定候选项目时,同步考虑预算资金安排。对已建成民生实事项目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予以保障。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预算草案“三审制”工作中,要关注民生实事项目的资金预算保障情况。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