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8-30 08:24:21 Mon   

(2021年8月30日在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牵头,教科文卫工委、市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职业教育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细致地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学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旅游职业学校、杭州美术职业学校、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千岛湖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等职业院校或实训基地12家,召开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业院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专家学者等参加的汇报会、座谈会9次。通过专题调研,调研组全面了解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特色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注重职业教育“三同步”。一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市委、市政府支持市属职业院校建设新校区。市本级先后进行了三轮职业高中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杭州电子职校等6所中职学校建设和资源配置优化,今年还计划开工建设3所中职学校,将在钱塘区规划布局职教小镇,引进建设一批与钱塘区产业集聚发展紧密结合的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学院。二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根据杭州产业发展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我市职业院校新增了城市轨道交通、养老护理、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专业。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251个,涵盖了我市16大行业,相关专业在校生数与杭州文化创意、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需求基本想匹配。三是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我市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环节等,始终与社会前沿技术同步革新,为我市产业技术进步培养和储备大批高技能人才,助力杭州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注重职教体系建设。一是支持职业院校差异化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市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助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B档建设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规划工程项目建设院校。市政府还积极支持两所民办高职院校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中高职人才成长“立交桥”,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每年保持在5000人以上,部分专业报名招生比例在10:1以上。我市积极探索开展“3+4”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招生改革试点,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人才成长通道。三是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我市职业院校坚持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去年,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量累计约27.7万人次,重点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开展在职培训、兼职培训和转岗培训,更好地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注重产教融合发展。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市属高校产学对接、新型专业建设工程,扶持一批产学对接特需专业、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技能名师工作室等建设项目,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群。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创“校企共同体”高职教育特色办学模式,建立特种设备学院等8个校企共同体。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共建“智能制造”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重要产教融合平台。二是完善政策支撑。我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参与国家试点。我市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国家职教试点工作,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2015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17个以地级市为单位的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率先通过教育部验收;全市有24所中职学校入选教育部的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涉及44个专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高层次职教资源数量偏少、质量不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属高职院校4所,其中2所公办、2所民办,在校生共3.8万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与其他类似城市相比,杭州市属高职院校数量明显偏少,质量偏低,广州有市属高职院校7所,宁波有市属高职院校6所。根据2021-2022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实力最强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仅排名第79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333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757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837位,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18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26位。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市的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符,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水平不高、实效不明显。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显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市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不少都停留在会议上、文件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先进设备闲置与企业欲求而不得并存、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专业设置与产业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产教“合而不融”、校企“作而不合”的问题仍然存在,产与教、校与企并没有真正走在一起,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类型结构、学生质量、技术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部分职业院校教师理论知识有余,实操能力不足,没有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教授的技术技能滞后于社会发展,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企业的兼职教师实操能力很强,授课能力不足,因企业自身利益、教师频繁轮换、学生安全、经费限制等因素,导致兼职教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职业院校参与社会培训主动性不足。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2020年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公办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但各地各部门没有及时制定可具体操作的流程,致使相关激励政策不能真正落地,职业院校甚至还面临着一定的违规违纪风险,导致其主动参与社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较为明显。

(四)职业教育社会氛围不浓,家长、学生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都普遍重普通教育而轻职业教育,人财物都向普通教育倾斜,如招生制度不够全面,职业院校学生录取批次基本排在最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20年财政拨款最少的职业院校只有647万元;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偏低,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等,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普通教育。有不少人还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如职业院校优秀生源少、学校氛围差、学生发展渠道窄、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家长、学生都不愿意在职业院校“混日子”,使得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三、意见建议

为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刻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今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的精神内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现状,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充职业院校优质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布局职业教育资源,强化经费、土地等要素保障,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建设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服务当地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要支持市属头部职业院校举办分校,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要鼓励市属职业院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或本科专业,争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一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改革教师招聘方式,优先引进高素质、有实操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职教教师队伍;对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在招聘时可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限制;支持职业院校探索创新教职工编制人员管理模式,解决职业院校引才难、留才难的困境。二是拓宽职业院校学生升学通道。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至两所市属高水平职业院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三是限时制定具体办法。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实专人,及时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如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剩余部分按不超过30%的比例用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分配,这一政策要跟进具体流程,确保激励措施落地生效。四是探索产教融合支持政策。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参与原则,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税收优惠或相关补助,及时评估和修正相关政策,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发挥作用。五是优化专业设置。发改、经信等部门要加强对我市经济活动的研判,会同教育、人力社保指导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设置,使其符合杭州产业发展方向。六是完善招生机制。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各地各部门要正确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理念,在人才招聘、落户、职称评审等方面一视同仁,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起示范带头作用。职业院校要加大学生培养力度,提高设置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各相关部门要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进步工作,主动宣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让“崇尚一技之长”理念成为社会新风尚,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  编辑:徐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