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走近宋韵 解码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1-09-29 11:00:00

琴、棋、书、画,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隽永深沉的生活美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根植进当代杭式生活。

当前,我省正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努力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9月以来,为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杭州市社科联(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做好宋韵文化的响应者、执行者、推动者,传承延续文化脉络,探索传播普及宋韵文化的新载体、新路径,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

调研与研讨:

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9月上旬,我市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大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努力成为赓续城市文脉的示范标杆。市社科联(院)党组对此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如何开展宋韵文化传承工作、积极发挥社科作用。

之后,市社科联(院)就带着“宋韵文化遗址的现状和保护”主题来到“德寿宫遗址”“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太庙遗址、八卦田遗址、苏东坡纪念馆等实地走访、开展调研。调研组与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文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利用等情况,共同探讨加强文物遗址保护修缮和发掘研究工作的方法和路径,只为更好挖掘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宋韵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同时,市社科联(院)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宋韵文化研究与传承座谈会。会上,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单位的11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宋韵”的内涵、外延及核心特征发表了意见,解码宋韵文化在杭州的基因,共同探讨宋韵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路径。

“为什么选择宋代?因为宋代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沈松勤认为,选择宋代作为浙江建设文化高地的特色亮点,不无依据。“作为南宋文化的集萃地,杭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何俊谈道,做好宋韵文化的传承,既要结合当今的时代,又要有所超越。研讨会上众人集思广益,大家一致认为,要结合多种形式开展宋韵文化的传播活动,多元化地做好宣传工作。

展览与讲座:

走近宋人生活

除了深入研究学术价值,发掘和保护看得见的文物和遗址,宋韵文化也时刻浸润着杭州人的生活。

高山流水觅知音,潇湘水云听“宋韵”。9月26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曹家齐为杭州市民带来了一场题为“潇湘水云——宋元浙派琴曲”的学术讲座。同时,也拉开了由市社科联(院)主办的第五场宋韵文化普及系列讲座《宋韵之雅——“琴器书画”》系列讲座的序幕,带我们走近宋人生活的人文雅事、人间烟火。

“在意境表达中,潇湘文学意象情景的‘恨别思归’和‘和美自得’两个特征,得以完美结合和统一,但孤独仍是其中主要的情感元素和基调。”曹家齐教授带来的讲座,从一首古曲的创作背景谈到了历史与音乐史及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演变,“音乐作品是文人士大夫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和知识载体,这其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中复杂的历史内涵。”

敢于正视历史,提出不同的见解,曹家齐教授的深入研究吸引了许多听众“秒转粉”,据悉,讲座还在10余个平台同步直播,共有网友近80万人次收看。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长河中,宋代以“文雅”著称,不光将“四般闲事”这些高雅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还在“琴、器、书、画”上造诣颇深:“书”有“宋四家”;“画”有《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等“十大名画”;“器”则承载了宋代文人的美学情怀和精神追求……近期,“器”“书”“画”系列讲座将带来艺术的“饕餮盛宴”。

与讲座相呼应的,还有“宋韵之雅——琴·书”展览在市党群服务中心启幕。

市社科联文史研究所所长尹晓宁介绍,展览分为“琴”和“书”两部分,展出了百余张珍贵的图片,都来自各大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

分板块展现了主办方对展览主题的思考。尹晓宁介绍,“琴”系列分为琴家、琴曲、宋代古琴3个板块;“书”系列没有只从书法家的角度谈书法,而是包括了帝王、思想家、文学家及僧侣等篇章,这些书法也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南宋书法的千姿百态。尹晓宁说,此次展览,期望市民可以不进博物馆也能了解宋代的文化之美,看到艺术的演变及其多样性。从普及文化的角度而言,这是做了社科界力所能及的事。

不久后,“宋韵之雅——器·画”展览也将与广大市民见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