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寻“趣”宋朝②丨降温啦!看看宋人如何御寒过冬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1-04 08:30   

宋人的日常生活,风雅处处是寻常。

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水域管理处全新策划推出,“宋韵迹忆”主题专栏之向往的生活·寻“趣”宋朝。通过解读宋朝的一系列关键词——节日、市井、美食、服饰、运动等,搭建起宋朝与现在的联系。穿越千年,一起进入宋人风雅生活。

日常篇

降温啦!看看宋人如何御寒过冬

随着年度“压轴”型冷空气的到来,杭州气温将创入冬以来新低。

今天的我们,可以手捧着热茶,室内开着空调暖气,户外羽绒裹身,各种御寒神器纷纷上阵。而怀想千年以前,没有现代采暖设施的宋人们又是如何度过寒冷冬日的呢?

#01

降温不怕,取暖神器安排上!

受全球气候的影响,宋朝处在一个由温暖向寒冷转变的阶段,随着年代的推移,冬天越来越冷。

晓雪山行图 南宋·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而,宋朝人的取暖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一应俱全!

暖脚铜缶,其实跟我们今天用的暖水宝是差不多。装入热水,拧紧盖子,夜里放进被窝里,可以暖脚。因此,宋人又戏谑地将它称为“脚婆”“汤婆子”,可以说是百姓家的“取暖神器”。

苏轼的朋友黄庭坚,花了一笔钱买了个“脚婆”过冬御寒:“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看来“脚婆”的保暖效果还不赖。

#02

木炭取暖,棉被纸衣统统有!

雪堂客话图 南宋·夏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都知道“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其典故就来源于宋朝。

公元993年的冬天,开封城滴水成冰。宋太宗心头一动,传下一道春风般温暖的圣旨:“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百姓有了木炭,就等于有了生活的希望。而“雪中送炭”的也成为了宋人对朋友过冬最好的馈赠。

要度过漫漫长冬,离不开一床棉被,古人的床榻之上也有棉被。南宋时已出现了棉花种植业,浙江兰溪县南宋墓曾出土一条完整的棉毯,纯由棉花织成,双面起绒,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可见宋人的棉织技术已相当成熟。

浙江出土的南宋拉绒棉毯

然而棉被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奢侈品。南宋年间,官府常在冬天时给穷人们发放“纸衣”,以示“皇恩”。

除了纸衣,还有“纸被”“纸帐”。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过冬时赠送诗人陆游纸被,感动得陆游写了答谢诗: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而纸帐,则是文人雅士喜欢的床具,印着梅花,所以又叫“梅帐”。

#03

文青过冬,温酒焚香雅无比!

寒冬时节,知己之间围炉夜话、饮酒作诗,是宋朝文人极力追捧的消遣项目。

窗外雪花飞扬,三五好友围炉促膝长谈,温情在室内蔓延。一杯热酒下肚,抵挡严寒,浑身暖流四溢。

雪堂客话图(局部) 南宋·夏垚

宋人过冬尤喜焚香。每到冬天,宋人会在厅堂内用纸屏搭建取暖的小室,称之为“纸阁”。在阁中焚香,香气氤氲,久久未散,闲适清雅无比。

火锅自然是少不了,宋人也爱吃火锅。在宋朝,它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拨霞供”。宋代美食家林洪写的《山家清供》便有相关记载。

《山家清供》相关记载

看,千年以前的宋人,为了抵御严寒开动智慧,发明了许多颇具创意的工具,甚至将冬日过出了小资情调,可真是太会了!

来源:水域管理处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